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和谐社会建设
发布时间:2021-07-10 08:58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异化问题的关注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思考之中。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并不满足于仅仅考察劳动异化的现实,而是试图通过批判异化劳动来展现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它集中体现在真正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多重矛盾的共产主义社会之中。共产主义既是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同时又是一场不断扬弃异化劳动和私有制的实践运动。本文从和谐这一角度来解读马克思有关异化及其扬弃的理论,正是基于这个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统一的思想。本文主要从马克思关于异化理论的原著出发,结合当代中国建构和谐社会的实际,力求从和谐这一角度挖掘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和谐思想,以指导当代中国建构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全文由五部分组成: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总结和评析目前国内外对异化问题的研究现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意义和方法等。第一章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来源进行了追根究源的辨析,简单叙述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内容。第二章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解读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和谐状态,指出异化的四个方面意味着和谐的丧失: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人自身身心的不...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
二、选题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 国外学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
(二) 国内学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
四、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历史渊源及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来源
(一) 费希特的绝对自我异化观
(二) 黑格尔的精神异化
(三) 赫斯的经济异化
三、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看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和谐
一、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具体体现
(一) 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异化: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二) 劳动过程及人与人的类本质异化:人自身的不和谐
(三) 人与人的异化: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不和谐
(四) 异化劳动导致私有制,加深了社会的不和谐
二、异化的扬弃即共产主义——马克思所追求的理想的和谐社会
第四章 当代中国建构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一、我国现阶段主要存在的异化现象
(一) 权力异化
(二) 科学技术异化
(三) 消费异化
(四) 大众传媒的操控
二、异化现象在我国存在的原因
第五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对我国建构和谐社会的指导作用
一、当代中国建构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 以往历史上各种和谐社会的图景
(二) 当代中国所要建构的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当代中国克服异化现象的途径
(一) 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源上扬弃异化
(二) 尊重劳动,提倡创造,为和谐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三) 以人为本,提高人的主体性地位
(四) 从劳动实践出发,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五) 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演变及几点思考[J]. 陈德志. 巢湖学院学报. 2007(01)
[2]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 胡锦涛. 求是. 2006(09)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论[J]. 赖黎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4]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代意义[J]. 陈刚. 东岳论丛. 2005(01)
[5]从异化理论到异化现象[J]. 陈仕伟. 湖南社会科学. 2004(05)
[6]略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意义[J]. 曾庆发.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4)
[7]卢卡奇“物化”理论述评[J]. 陈力,陈志鑫.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3(05)
[8]关于消费的哲学反思[J]. 韩震. 现代哲学. 2003(03)
[9]消费社会之休闲异化批判——波德里亚的休闲观评析[J]. 许斗斗. 东南学术. 2003(04)
[10]异化:生产性的否定——弗罗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解读[J]. 张一兵. 天津社会科学. 2003(04)
博士论文
[1]作为一种批判理论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D]. 夏莹.清华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陈燕.广西师范大学 2008
[2]从人的异化到人的全面发展[D]. 管宇.大连理工大学 2006
[3]透过异化来解读现代人类生存矛盾[D]. 李刚.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75610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
二、选题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 国外学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
(二) 国内学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
四、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历史渊源及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来源
(一) 费希特的绝对自我异化观
(二) 黑格尔的精神异化
(三) 赫斯的经济异化
三、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看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和谐
一、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具体体现
(一) 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异化: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二) 劳动过程及人与人的类本质异化:人自身的不和谐
(三) 人与人的异化: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不和谐
(四) 异化劳动导致私有制,加深了社会的不和谐
二、异化的扬弃即共产主义——马克思所追求的理想的和谐社会
第四章 当代中国建构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一、我国现阶段主要存在的异化现象
(一) 权力异化
(二) 科学技术异化
(三) 消费异化
(四) 大众传媒的操控
二、异化现象在我国存在的原因
第五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对我国建构和谐社会的指导作用
一、当代中国建构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 以往历史上各种和谐社会的图景
(二) 当代中国所要建构的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当代中国克服异化现象的途径
(一) 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源上扬弃异化
(二) 尊重劳动,提倡创造,为和谐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三) 以人为本,提高人的主体性地位
(四) 从劳动实践出发,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五) 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演变及几点思考[J]. 陈德志. 巢湖学院学报. 2007(01)
[2]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 胡锦涛. 求是. 2006(09)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论[J]. 赖黎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4]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代意义[J]. 陈刚. 东岳论丛. 2005(01)
[5]从异化理论到异化现象[J]. 陈仕伟. 湖南社会科学. 2004(05)
[6]略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意义[J]. 曾庆发.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4)
[7]卢卡奇“物化”理论述评[J]. 陈力,陈志鑫.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3(05)
[8]关于消费的哲学反思[J]. 韩震. 现代哲学. 2003(03)
[9]消费社会之休闲异化批判——波德里亚的休闲观评析[J]. 许斗斗. 东南学术. 2003(04)
[10]异化:生产性的否定——弗罗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解读[J]. 张一兵. 天津社会科学. 2003(04)
博士论文
[1]作为一种批判理论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D]. 夏莹.清华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陈燕.广西师范大学 2008
[2]从人的异化到人的全面发展[D]. 管宇.大连理工大学 2006
[3]透过异化来解读现代人类生存矛盾[D]. 李刚.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75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75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