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时代性

发布时间:2017-04-26 09:14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时代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异化,作为一个哲学基本范畴,拉丁文为"alianatio",翻译成英文为"alienate",意为“让渡”、“脱离”,最早是作为社会学和政治学概念出现的,后经不同时代的哲人赋予其不同的哲学内涵。作为哲学范畴的异化,表现的是主体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要求,创造或分裂出作为自身对立面的客体,形成一种与自身对立的力量。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以及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异化理论的继承,结合对资本主义经济现实的考察,马克思深入探讨了市民社会中劳动、私有财产、分工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将政治学、哲学领域的异化拓展到了经济领域,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异化劳动理论。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深入探讨,马克思将异化“由研究‘个体的类的矛盾’转移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从而把对人的本质的研究置于现实的基础上,并进而找到了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生产力,第一次发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的规律并用以说明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1这样,异化劳动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此外在当代社会,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也成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批判现实的理论武器。对于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存在的异化劳动问题,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也具有启示意义。 围绕对“异化”的解读,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沿革、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内涵及地位以及马克思异化劳动时代价值。文章第一部分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主要观点、结构安排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阐述作为哲学概念的异化的历史沿革,着重分析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来源以及历史发展。第三部分重点探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内涵及影响。第四部分主要分析当代中国存在的异化劳动现象,分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认识异化现象以及消除异化的指导意义,彰显其时代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 异化 异化劳动 时代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014.2;A811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6
  • (一) 选题缘由8
  • (二) 国内研究状况8-12
  • (三) 国外研究状况12-14
  • (四) 主要观点及结构安排14
  • (五) 研究思路及方法14-16
  •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沿革16-21
  • (一)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背景16
  • (二)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来源16-19
  • (三)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发展19-21
  •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述要21-27
  • (一) 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21
  • (二) 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21-23
  • (三) 异化劳动理论的内涵23-24
  • (四) 异化劳动的本质属性和异化劳动理论的阶级属性24-25
  • (五) 异化劳动理论的局限性25-27
  • 三、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时代性思考27-39
  • (一) 异化劳动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27-31
  • (二) 我国当前劳动关系中存在的异化现象审思31-35
  • (三) 如何消除现实中的劳动异化现象35-39
  • 参考文献39-43
  • 致谢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庆祥;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5期

2 段忠桥;;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与俞吾金教授商榷[J];江海学刊;2009年03期

3 潘宁;丁丽丽;;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4 李爱华;;马克思“异化理论”对现代主体发展的意义[J];学理论;2009年26期

5 俞晓霞;;人性的异化与复归——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解读[J];理论界;2011年11期

6 张一兵,沈丽国;经典异化理论与唯物史观关系的历史界说[J];南京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7 张一兵;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逻辑建构与解构[J];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8 刘敬爱;;论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质发展[J];前沿;2008年04期

9 陆扬;;列斐伏尔:文学与现代性视域中的日常生活批判[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王恒丰;价值是异化劳动[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时代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8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0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