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构主义政治分析模型——马克思主义结构分析的回溯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7-24 20:21
  结构分析首先是一种方法论,它力图避免表层和碎片化的认知方式,更利于揭示社会发展本质、寻找社会深层逻辑。基于结构分析的三大命题与四种分析工具,文章批判性分析了"结构功能主义、法国结构主义学派、建构主义结构化理论学派"的问题,其问题的根源在于弃守了马克思主义"人是关系中的人"的本质判断,默认了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所有制结构。马克思主义的结构分析,定位于政治社会变迁的"高阶结构分析",以"结构化中的人"和阶级为行动主体,强调主体依靠的生产资料占有及其权力条件,并重视结构与行动主体的链接。基于此,尝试构建一个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新结构主义政治分析模型,它首先承认社会由"社会性的个体"组成,行动主体与结构均具有"二重性";其次依据结构定位确定主体层次;再次分析行动主体依靠的"权力与资源"条件;最后由过程入手分析主体与结构的"互构"。当下的结构分析,要更加强调过程研究,增强社会变迁以及新情况、新变化的解释。 

【文章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62(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结构分析的命题与工具
    (一) 结构的两类概念
    (二) 结构分析面临的三大基本命题
    (三) 结构分析的四大工具
三、 马克思主义之后的结构分析学派
    (一) 结构功能主义学派
    (二) 法国的结构主义学派
    (三) 建构主义结构化理论学派
四、 非马克思主义结构分析的难题
    (一) 结构功能主义面临的难题
        第一,社会的行动主体缺失。
        第二,偶然性失序的缺场。
    (二) 法国结构主义学派面临的难题
        第一,个人意志的完全代理问题。
        第二,对历时性问题回答的缺场。
    (三) 建构主义结构化理论面临的难题
        第一,缺乏回答主体与社会关系的“建构性”。
        第二,有“断裂性”代替“总体性”的嫌疑。
        第三,行动者与结构之间“触发机制”的模糊。
五、 马克思主义结构分析的脉络
    (一) 定位于社会政治变迁的“高阶结构分析”
    (二) 社会政治结构的行动主体
    (三) “主体—结构”互动的依靠条件
    (四) 行动主体与结构之间的“链接机制”
六、 新结构主义政治分析模型的构建
    第一,结构分析一定要依赖主体行动的过程。
    第二,结构分析一定要增强社会变迁的研究。
    第三,结构分析一定要增强对新情况、新变化的解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简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之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J]. 李厚羿.  马克思主义学刊. 2017(03)
[2]结构依然有效:迈向政治社会研究的“结构-过程”分析范式[J]. 吴晓林.  政治学研究. 2017(02)
[3]公共行政学的想象力[J]. 马骏.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5(01)
[4]曼纽尔·卡斯特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J]. 王志刚.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4(06)
[5]没有革命的历史——评吉登斯对马克思历史理论的诠释[J]. 郭忠华.  江海学刊. 2012(04)
[6]权力、结构与社会再生产——安东尼·吉登斯专访[J]. 郭忠华.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09(02)
[7]资源、权力与国家:解读吉登斯的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J]. 郭忠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8]论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J]. E.P.汤普森,张亮.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8(01)
[9]评吉登斯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错误理解[J]. 隋秀英.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8(02)
[10]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对马克思社会历史观的“解构”与误解[J]. 钟明华,范碧鸿.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01)



本文编号:3301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01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d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