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合法性视野中的毛泽东政治发展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8 03:26
本文以政治合法性为分析视角,以毛泽东政治发展观为研究对象,力图阐明毛泽东政治发展观的主题是重建现代国家与追求人民民主。本文首先对政治合法性原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应该从实质合法性、形式合法性和途径合法性三个层面理解政治合法性。其次,本文分析了毛泽东政治发展观的实质合法性,指出其实质合法性是人民主体,并探讨了人民主体的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和落实措施。接着,本文分析了毛泽东政治发展观的形式合法性,指出其形式合法性是重建现代国家。再次,本文从重建和后重建两个时代分析了毛泽东政治发展观的途径合法性。最后,本文探讨了毛泽东政治发展观的当代价值。本文分为三个部分:(1)政治合法性原理分析;(2)从实质合法性、形式合法性、途径合法性三个层面分析毛泽东政治发展观;(3)毛泽东政治发展观的当代价值。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论 问题的提出
一、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视角
第一章 政治合法性原理分析
一、政治合法性的涵义
(一) 政治合法性概念的运用
(二) 政治合法性的实质
(三) 政治合法性及相关概念
二、经验性政治合法性理论
(一) 经验性政治合法性理论的梳理
(二) 经验性政治合法性理论的局限
三、规范性政治合法性理论
(一) 规范性政治合法性理论的梳理
(二) 规范性政治合法性理论的局限
四、本文政治合法性理论的建构
第二章 毛泽东政治发展观的实质合法性:人民主体
一、人民主体的理论基础
(一) 唯物史观的历史创造者理论
(二) 中国古代及近代的民本思想
二、人民主体的基本内容
(一) 人民范畴的界定
(二) 人民地位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 人民权力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四) 人民权利论——人民应拥有广泛的权利
(五) 人民利益论——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六) 人民公仆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人民主体的落实
第三章 毛泽东政治发展观的形式合法性:重建现代国家
一、现代国家的内涵
二、近代对建立现代国家的探索
(一) 近代以来的中国国情要求建立现代国家
(二) 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的现代国家观
(三) 维新派的现代国家观
(四) 孙中山的现代国家观及现代国家的建立
三、毛泽东的现代国家观
(一) 现代国家观的演进
(二) 现代国家观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毛泽东政治发展观的途径合法性
一、重建时代
(一) 认识国情
(二) 土地问题
(三) 特色道路
(四) 统一战线
(五) 武装斗争
二、后重建时代
(一) 完善民主制度
(二) 推进民主生活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一) 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发展的领导者
(二) 重建时代: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
(三) 后重建时代: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
第五章 毛泽东政治发展观的当代价值
一、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二、坚持政治发展目标和途径的统一
三、坚持渐进发展与协调发展的统一
四、提高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论文摘要(中文)
Abstract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回顾与展望:发展中的中国政治学[J]. 王惠岩.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4)
[2]认真对待共和国——关于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的思考[J]. 周光辉,彭斌.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4)
[3]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比较[J]. 陈鸿惠,陈双鹏. 理论界. 2005(01)
[4]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J]. 胡锦涛. 求是. 2005(01)
[5]理解代表——关于代表的正当性与代表方式合理性的分析[J]. 周光辉,彭斌.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06)
[6]毛泽东晚年政治思想散论[J]. 罗归国.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05)
[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J]. 党建. 2004(10)
[8]民本与民权——中国权利话语的历史基础[J]. 夏勇. 中国社会科学. 2004(05)
[9]利益分化与中国渐进性政治发展[J]. 王彩波. 江苏社会科学. 2004(04)
[10]回归人民立场走向新民本主义[J]. 周一平. 探索与争鸣. 2003(12)
本文编号:3307110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论 问题的提出
一、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视角
第一章 政治合法性原理分析
一、政治合法性的涵义
(一) 政治合法性概念的运用
(二) 政治合法性的实质
(三) 政治合法性及相关概念
二、经验性政治合法性理论
(一) 经验性政治合法性理论的梳理
(二) 经验性政治合法性理论的局限
三、规范性政治合法性理论
(一) 规范性政治合法性理论的梳理
(二) 规范性政治合法性理论的局限
四、本文政治合法性理论的建构
第二章 毛泽东政治发展观的实质合法性:人民主体
一、人民主体的理论基础
(一) 唯物史观的历史创造者理论
(二) 中国古代及近代的民本思想
二、人民主体的基本内容
(一) 人民范畴的界定
(二) 人民地位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 人民权力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四) 人民权利论——人民应拥有广泛的权利
(五) 人民利益论——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六) 人民公仆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人民主体的落实
第三章 毛泽东政治发展观的形式合法性:重建现代国家
一、现代国家的内涵
二、近代对建立现代国家的探索
(一) 近代以来的中国国情要求建立现代国家
(二) 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的现代国家观
(三) 维新派的现代国家观
(四) 孙中山的现代国家观及现代国家的建立
三、毛泽东的现代国家观
(一) 现代国家观的演进
(二) 现代国家观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毛泽东政治发展观的途径合法性
一、重建时代
(一) 认识国情
(二) 土地问题
(三) 特色道路
(四) 统一战线
(五) 武装斗争
二、后重建时代
(一) 完善民主制度
(二) 推进民主生活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一) 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发展的领导者
(二) 重建时代: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
(三) 后重建时代: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
第五章 毛泽东政治发展观的当代价值
一、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二、坚持政治发展目标和途径的统一
三、坚持渐进发展与协调发展的统一
四、提高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论文摘要(中文)
Abstract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回顾与展望:发展中的中国政治学[J]. 王惠岩.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4)
[2]认真对待共和国——关于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的思考[J]. 周光辉,彭斌.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4)
[3]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比较[J]. 陈鸿惠,陈双鹏. 理论界. 2005(01)
[4]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J]. 胡锦涛. 求是. 2005(01)
[5]理解代表——关于代表的正当性与代表方式合理性的分析[J]. 周光辉,彭斌.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06)
[6]毛泽东晚年政治思想散论[J]. 罗归国.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05)
[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J]. 党建. 2004(10)
[8]民本与民权——中国权利话语的历史基础[J]. 夏勇. 中国社会科学. 2004(05)
[9]利益分化与中国渐进性政治发展[J]. 王彩波. 江苏社会科学. 2004(04)
[10]回归人民立场走向新民本主义[J]. 周一平. 探索与争鸣. 2003(12)
本文编号:3307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07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