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终结论之终结 ——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之解读与诠释
发布时间:2021-08-01 22:31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原苏联解体、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纷纷变色,马克思主义在整个西方陷入了低谷状态,再加上发达的西方工业国家正凭借其自由市场经济体系、雄厚的资本及科学技术创新带来经济、文化、科技甚至军事的优势,进行经济上的掠夺和政治上的扩张,形成了经济全球化及伴随而来的政治全球化浪潮,出现了高呼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万岁的口号。与此同时,以福山为代表的各种“马克思主义终结论”“社会主义终结论”“历史终结论”铺天盖地,各种终结论试图将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所谓的“宏大叙事”彻底地清除。面对各种甚嚣尘上的马克思主义“终结论”,德里达以一个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举起了捍卫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大旗,于1993年发表了《马克思的幽灵》。在该书中德里达针对各种马克思主义“终结论”的言论,进行了有力地驳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度考量,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德里达认为,马克思主义不会终结,“马克思的幽灵们”依然在世界的上空徘徊。本文通过对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进行解读与诠释,以图解开德里达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背景,他是如何为马克思主义进行辩护的,并尝试着对德里达本人的观点进行评论性分析。我的基本...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德里达解构理论基础及《马克思的幽灵》解读背景
一、德里达思想理论基础
(一) 现象学对德里达的影响
(二) 精神分析学对德里达的影响
(三) 结构主义之于解构主义
二、《马克思的幽灵》解读背景
(一)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困境:遭遇"马克思主义终结论"
(二) 解构的马克思主义"转向"背景分析
第二章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契合之处
一、德里达解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相似之处
二、德里达与马克思共同批判的对象——资本主义制度
三、对未来社会的共同憧憬
第三章 《马克思的幽灵》基本论域
一、理论判定基础——一个"脱节时代"
二、论域产生的前提——对福山之流的"终结论"进行有力批判
(一) 福山的"终结论"中存在方法论矛盾
(二) 批判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的思想实质
三、论述方式——马克思主义幽灵在世界徘徊
(一) 幽灵的出场、退场、再出场
(二) 幽灵的多元化
(三) 否认一个不可否认的东西——马克思的幽灵
四、论述旨归——马克思主义遗产的继承
(一) 批判的精神和某种正义观念
(二) 解放的或弥赛亚式的声明
(三) 由谁来继承马克思的遗产
第四章 《马克思的幽灵》的启示——当下中国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没有马克思,也就没有将来
二、超越学者式的阅读和讨论马克思的著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德里达和现象学[J]. 杜小真. 现代哲学. 2006(04)
本文编号:3316360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德里达解构理论基础及《马克思的幽灵》解读背景
一、德里达思想理论基础
(一) 现象学对德里达的影响
(二) 精神分析学对德里达的影响
(三) 结构主义之于解构主义
二、《马克思的幽灵》解读背景
(一)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困境:遭遇"马克思主义终结论"
(二) 解构的马克思主义"转向"背景分析
第二章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契合之处
一、德里达解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相似之处
二、德里达与马克思共同批判的对象——资本主义制度
三、对未来社会的共同憧憬
第三章 《马克思的幽灵》基本论域
一、理论判定基础——一个"脱节时代"
二、论域产生的前提——对福山之流的"终结论"进行有力批判
(一) 福山的"终结论"中存在方法论矛盾
(二) 批判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的思想实质
三、论述方式——马克思主义幽灵在世界徘徊
(一) 幽灵的出场、退场、再出场
(二) 幽灵的多元化
(三) 否认一个不可否认的东西——马克思的幽灵
四、论述旨归——马克思主义遗产的继承
(一) 批判的精神和某种正义观念
(二) 解放的或弥赛亚式的声明
(三) 由谁来继承马克思的遗产
第四章 《马克思的幽灵》的启示——当下中国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没有马克思,也就没有将来
二、超越学者式的阅读和讨论马克思的著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德里达和现象学[J]. 杜小真. 现代哲学. 2006(04)
本文编号:3316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16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