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自然观中的生态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5 04:54
生态环境问题已演变成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问题。各国都在寻找解决生态危机的良策。在当代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状况下,国内外学者们尤其是一些生态学学者尝试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生态问题结合起来,希望在马克思自然观中找到解决生态危机的理论上的支撑点。马克思自然观包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其自然观的一根红线,提出的实践的人化自然观是其在自然观上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具体考察和分析了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生态危机的具体途径,这对于我们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论文以全球化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切入点,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对马克思自然观进行初步性的探讨。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讲的是西方自然观的演进,主要论述了古代有机论的整体自然观、中世纪神学自然观和近代机械论的自然观的形成和内容,以及三种自然观是如何演进的。第二章讲的是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和人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的人道主义。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问题,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人在自然中的地位,自然对人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三章讲的是马克思自然...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1 西方自然观的历史演进
1.1 古希腊有机论的自然观
1.2 中世纪的神学自然观
1.3 近代的机械论的自然观
2 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内涵
2.1 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
2.2 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
2.3 人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的人道主义
3 马克思自然观的突出特征
3.1 实践的人化自然观
3.2 系统论的自然观
4 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思想
4.1 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分析
4.2 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
4.3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5 马克思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5.1 树立生态文明的新理念
5.2 树立新的发展观
5.3 建立新的发展模式
5.4 建立健康有益的消费模式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环境问题的根源是我们扭曲的发展观[J]. 潘岳. 环境保护. 2005(06)
[2]全球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J]. 田启波. 社会科学. 2004(04)
[3]解读中国异化消费现状——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示[J]. 夏永梅.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3(02)
[4]生态文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 刘兴先. 实事求是. 2000(05)
[5]论人类社会三大文明──有关生态文明和制度文明的法哲学思考[J]. 文正邦. 现代法学. 1999(01)
[6]生态人类中心主义是当代环保运动的唯一旗帜吗?[J]. 余谋昌.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7(09)
[7]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述评[J]. 王安正. 社科纵横. 1997(02)
[8]生态文明──人类未来的文明──关于人与自然持续发展的思考[J]. 李建国. 生态学杂志. 1996(06)
[9]当代人类危机的哲学思考[J]. 高静文.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3)
[10]“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评介绿色运动引发的两种思潮[J]. 王谨. 教学与研究. 1986(06)
本文编号:3323107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1 西方自然观的历史演进
1.1 古希腊有机论的自然观
1.2 中世纪的神学自然观
1.3 近代的机械论的自然观
2 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内涵
2.1 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
2.2 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
2.3 人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的人道主义
3 马克思自然观的突出特征
3.1 实践的人化自然观
3.2 系统论的自然观
4 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思想
4.1 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分析
4.2 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
4.3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5 马克思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5.1 树立生态文明的新理念
5.2 树立新的发展观
5.3 建立新的发展模式
5.4 建立健康有益的消费模式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环境问题的根源是我们扭曲的发展观[J]. 潘岳. 环境保护. 2005(06)
[2]全球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J]. 田启波. 社会科学. 2004(04)
[3]解读中国异化消费现状——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示[J]. 夏永梅.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3(02)
[4]生态文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 刘兴先. 实事求是. 2000(05)
[5]论人类社会三大文明──有关生态文明和制度文明的法哲学思考[J]. 文正邦. 现代法学. 1999(01)
[6]生态人类中心主义是当代环保运动的唯一旗帜吗?[J]. 余谋昌.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7(09)
[7]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述评[J]. 王安正. 社科纵横. 1997(02)
[8]生态文明──人类未来的文明──关于人与自然持续发展的思考[J]. 李建国. 生态学杂志. 1996(06)
[9]当代人类危机的哲学思考[J]. 高静文.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3)
[10]“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评介绿色运动引发的两种思潮[J]. 王谨. 教学与研究. 1986(06)
本文编号:3323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23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