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利益协调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2 10:36
和谐社会是人类所追求的崇高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执政理念。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应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实现多元利益的协调、容纳和共存。我国当代社会基本上是和谐的,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及阶层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因此,利益协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本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以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为指导,以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为研究基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的,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利益协调问题进行探讨。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利益”、“利益协调”的概念及相关理论作必要的介绍,从和谐的内涵出发论证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利益和谐,利益冲突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利益协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同时,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都指向了利益协调的问题;利益失衡对和谐社会的负面影响也从反面论证了利益协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第二部分:分析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失衡的表现并探究其根源。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存在着巨...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二)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三) 本选题的研究思路与基本方法
一、利益协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一) 利益和利益协调
1、利益概述
2、利益协调概述
(二) 利益协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1、利益协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
2、利益协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
3、利益协调是解决利益失衡,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
二、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失衡的主要表现和根源
(一) 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失衡的主要表现
1、城乡之间的利益失衡
2、区域之间的利益失衡
3、行业之间的利益失衡
4、阶层之间的利益失衡
(二) 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失衡的根源分析
1、我国改革发展史上的某些政策性偏差诱发利益失衡
2、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带来利益失衡
3、社会转型中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及法制不健全造成利益失衡
4、正确利益意识的缺失加剧利益失衡
三、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利益协调机制,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 建立顺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夯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根基
1、培育成熟的利益表达主体
2、完善和开拓多元化的利益表达载体
3、缔造勤政爱民的利益表达客体
(二)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
1、完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2、加强税收调节利益分配的作用
(三) 建立安全的利益补偿机制,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心稳定
1、总体思路:建设责任共担、混合型的社会保障机制
2、运行机制上,采取分级负责、官民结合的框架
3、制度设计上,采取多层次、多元性的混合模式
4、资金筹集上,采取混合筹资机制
(四) 建立严格的利益约束机制,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安定有序
1、加强法律制约力度
2、完善民主监督手段
(五) 建立有效的利益教育机制,明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确利益导向
1、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2、引导人们理性地争利、谋利、享利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益均衡:和谐社会建构的基本途径[J]. 王晓玲,谢金林.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5)
[2]探析社会利益失衡的社会成本[J]. 张玮东,刘爽英.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06(04)
[3]利益协调力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整合价值[J]. 唐志龙. 理论探讨. 2006(06)
[4]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失衡与均衡——公共治理中的利益调控[J]. 汪玉凯,黎映桃.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6(06)
[5]浅析实现利益和谐的基本原则[J]. 宋成振. 党政干部学刊. 2006(09)
[6]民主与法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性保证[J]. 张志慧. 东岳论丛. 2006(04)
[7]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王伟光. 中共党史研究. 2006(03)
[8]略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均势协调机制[J]. 郑又贤. 东南学术. 2005(06)
[9]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基础[J]. 张宏.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10]关于协调社会利益的几点认识[J]. 洪大用.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07)
本文编号:3338162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二)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三) 本选题的研究思路与基本方法
一、利益协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一) 利益和利益协调
1、利益概述
2、利益协调概述
(二) 利益协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1、利益协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
2、利益协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
3、利益协调是解决利益失衡,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
二、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失衡的主要表现和根源
(一) 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失衡的主要表现
1、城乡之间的利益失衡
2、区域之间的利益失衡
3、行业之间的利益失衡
4、阶层之间的利益失衡
(二) 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失衡的根源分析
1、我国改革发展史上的某些政策性偏差诱发利益失衡
2、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带来利益失衡
3、社会转型中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及法制不健全造成利益失衡
4、正确利益意识的缺失加剧利益失衡
三、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利益协调机制,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 建立顺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夯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根基
1、培育成熟的利益表达主体
2、完善和开拓多元化的利益表达载体
3、缔造勤政爱民的利益表达客体
(二)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
1、完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2、加强税收调节利益分配的作用
(三) 建立安全的利益补偿机制,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心稳定
1、总体思路:建设责任共担、混合型的社会保障机制
2、运行机制上,采取分级负责、官民结合的框架
3、制度设计上,采取多层次、多元性的混合模式
4、资金筹集上,采取混合筹资机制
(四) 建立严格的利益约束机制,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安定有序
1、加强法律制约力度
2、完善民主监督手段
(五) 建立有效的利益教育机制,明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确利益导向
1、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2、引导人们理性地争利、谋利、享利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益均衡:和谐社会建构的基本途径[J]. 王晓玲,谢金林.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5)
[2]探析社会利益失衡的社会成本[J]. 张玮东,刘爽英.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06(04)
[3]利益协调力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整合价值[J]. 唐志龙. 理论探讨. 2006(06)
[4]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失衡与均衡——公共治理中的利益调控[J]. 汪玉凯,黎映桃.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6(06)
[5]浅析实现利益和谐的基本原则[J]. 宋成振. 党政干部学刊. 2006(09)
[6]民主与法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性保证[J]. 张志慧. 东岳论丛. 2006(04)
[7]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王伟光. 中共党史研究. 2006(03)
[8]略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均势协调机制[J]. 郑又贤. 东南学术. 2005(06)
[9]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基础[J]. 张宏.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10]关于协调社会利益的几点认识[J]. 洪大用.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07)
本文编号:3338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38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