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科学实践概念

发布时间:2021-08-12 18:08
  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概念,理论界对此大都持赞同意见,但对实践概念的具体理解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基于对文本的不同解读,形成了对实践概念的不同理解,这就为对话的可能造成了困难,引发了根源于此的诸多争论。同时,当代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使得弘扬主体的创造性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面对这样一种时代背景,哲学研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得不检视自身发展,融会时代精神,应对时代课题,真正起到指导社会发展的功用。实践这样一个基础性概念其自身规定性的模糊、内涵探讨的不足,无疑对建构具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是一个先天性的缺陷。因此,在这样一种理论氛围和时代背景下,搞清楚实践概念在马克思那里是怎样一种发展过程、实践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实践的历史地位如何等基本问题,无疑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本文希望通过从文本角度对马克思实践概念发展线索的梳理,对实践概念内涵的尝试性分析,以及对其历史地位的论述,达到对实践概念较为全面、深刻的理解与把握。基于这种考虑,本文相应地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依照马克思早期主要著作的顺序,对马克思实践概念从《博士论文》到《德法年鉴》阶段的萌芽...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马克思科学实践概念的发展
    一、 实践概念的提出------从《博士论文》到《德法年鉴》
    二、 实践概念的初步发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三、 实践概念的进一步深化------《神圣家族》
    四、 实践概念的确立与展开------《提纲》与《形态》
第二章 马克思科学实践概念的基本内涵
    一、 实践的主体
        (一) 、实践的主体
        (二) 、主体的需要
    二、 实践的基本要素
        (一) 、实践目的
        (二) 、实践对象
        (三) 、实践手段
        (四) 、实践结果
    三、 实践的基本功能
        (一) 、改造客体的功能
        (二) 、提升主体的功能
        (三) 、创造价值的功能
    四,实践的基本规律
        (一) 、实践主体客体相互转化的规律
        (二) 、实践正负效应统一规律
        (三) 、实践的螺旋式发展规律
    五、 实践的基本特征
        (一) 、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二) 、实践的能动性与受动性
        (三) 、实践的社会性与个体性
    六、 实践的基本形式
        (一) 、生产实践
        (二) 、交往实践
第三章 马克思科学实践概念的历史地位
    一、 马克思科学实践概念的确立是对旧哲学实践观的总结与扬弃
    二、 马克思在科学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的变革
    三、 马克思的科学实践概念给后世思想家以启示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338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38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9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