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1-08-16 08:35
  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东方社会主义也经历了曲折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宝库中,有着丰富价值的东方社会理论体系,它指导和引领着东方社会国家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在上世纪7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理论探索的研究方向,并形成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进行理论探源和分析,深刻理解其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对已经形成的理论进行澄清和分析,以便更加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成为当前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同时,总结东方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在新的历史阶段加深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和访谈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做了全面的理论梳理和分析。论文包括绪论、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历史渊源、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等五部分内容:第一章,绪论。分析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论述,对有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17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 关于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本体的研究
        (二) 关于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的研究
        (三) 关于东方社会理论与俄国社会发展的研究
        (四) 关于东方社会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研究
        (五)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研究
        (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关系的研究
    三、主要概念的界定
        (一) 东方社会的界定
        (二)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涵义
        (三) 卡夫丁峡谷的涵义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 论文的研究方法
        (二) 论文的难点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一)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世界革命形势的变化
        (二) 马克思晚年对社会发展研究方向的转向
    二、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形成
        (一)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初步形成
        (二)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最后完成
    三、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 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概述
        (二) 关于东方传统社会结构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论述
        (三) 东方社会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构想
        (四) 关于人类社会多条发展道路的分析
    四、恩格斯列宁对东方社会理论的新思考
        (一) 恩格斯晚年对东方社会发展的新思考
        (二) 列宁对东方社会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五、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意义与启示
        (一) 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源泉
        (二) 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具有跨时空的方法论意义
        (三) 理论指导实践,东方社会实现“跨越”的道路需要本土化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跨越“卡夫丁峡谷”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探索的最初成果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形成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初步思考和准备
        (二)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初步形成
        (三)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
        (一) 政治上实现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政权
        (二) 经济上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三) 文化上实行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四)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必然性与过渡性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成功实践
        (一) 民主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局部实践
        (二) 建国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全面展开
    四、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嬗变
        (一) 向社会主义过渡步骤的战略转变
        (二)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过早中断
    五、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反思与启示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价值
        (二)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过早中断的启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实现向比较发达社会主义过渡的创新理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一)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二) 长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三) 改革开放的实践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构建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框架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特征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定位与价值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继承与超越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致性
        (二)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区别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继承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借鉴了东方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教训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基本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创新与超越
        (一) 创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理论
        (二) 创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三) 创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模式
        (四) 创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
        (五) 深化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
        (六) 深化了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发展理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攻读期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继承、创新与局限——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考析[J]. 刘晶芳.  中共党史研究. 2010(02)
[2]三大理论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及辩证关系[J]. 齐鹏飞.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1)
[3]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辨析[J]. 周月春.  湖湘论坛. 2009(01)
[4]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 姚润皋.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历史地位[J]. 宋振东.  云南社会科学. 2008(S1)
[6]论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贡献[J]. 彭国甫,陈建华.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8(06)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和背景探析[J]. 孙成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8]试析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历史命运的影响[J]. 吴茜.  探索. 2008(05)
[9]论新中国经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J]. 范书林.  商场现代化. 2008(28)
[10]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中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兼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论”[J]. 周建超,刘勇.  河北学刊. 2008(05)



本文编号:3345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45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c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