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杜林论》的道德视界回答“解放自我”何以可能

发布时间:2021-08-17 05:40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否定了"永恒道德论",阐释了一切道德现象源于社会经济关系,道德具有阶级性和历史性;阐明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自由是极为重要的道德理想也是人追求自我解放的价值目标。在探寻如何实现"解放自我"的过程中,《反杜林论》提供了另一条思路说明在道德领域中从认识到实践来解放自我,这不仅需要以新道德观为理论指导,还需把主体、现实和行动作为基础前提。同时,通过合理的道德评价机制、良好的道德环境、道德与法治建设及道德教育和实践等路径,推动人正确认识自我、推动自身自由全面发展、增强自我意志控制,为最后实现自我解放提供了可能。 

【文章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41(12)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解放自我”得以实现的理论前提
    1.从现实维度阐明自我判断的依据。
    2.从历史维度阐释自我原则的更新。
    3.从价值维度阐释自我追求的目标。
二、“解放自我”得以实现的基础条件
    1.现实的人是解放自我的主体基础。
    2.共产主义社会是解放自我的现实基础。
    3.自由自觉是解放自我的价值基础。
三、“解放自我”得以实现的路径
    1.优化道德评价机制以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2.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以促进自我发展。
    3.完善道德与法治建设以增强自我意志力。
    4.加强道德教育与实践以实现自我解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德评价的前提性反思[J]. 尹伟.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8(06)
[2]道德的批判与建构——基于恩格斯《反杜林论》的原典解读[J]. 罗来文.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3]《反杜林论》中的道德思想与大学生道德教育[J]. 蔡春良.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本文编号:3347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47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c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