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哲学化解读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8 03:26
  《资本论》哲学化研究认为,《资本论》考察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时代,研究了"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了"人与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资本论》实现了某种哲学革命。这种研究,把物与物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的表现、掩盖与支配的多维关系,简化为一种缺乏解释力的单纯的掩盖关系,把以物(商品)的关系为"中介"的人的相互依赖的历史阶段,呈现为用抽象概念就足以描述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时代。对《资本论》所做的哲学化解读只有使马克思退回到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水平上才能够成立,它不会为我们理解《资本论》中的核心思想提供应有的帮助。 

【文章来源】:天府新论. 2020,(01)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引 言
二、《资本论》哲学化的表现形式
三、物与物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表达、掩盖与支配
四、人的依赖关系的“中介”变化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五、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运用”还是“建构”?——《资本论》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J]. 刘建卓.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7(01)
[2]资本批判的三重向度与《资本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建构[J]. 温权.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05)
[3]《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J]. 孙正聿.  学习与探索. 2014(01)
[4]资本逻辑与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重读《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新领悟[J]. 赵家祥.  学习与探索. 2013(03)
[5]“现实的历史”:《资本论》的存在论[J]. 孙正聿.  中国社会科学. 2010(02)
[6]《资本论》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J]. 侯依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7]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J]. 孙正聿.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03)
[8]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J]. 孙正聿.  学术月刊. 2002(09)



本文编号:3349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49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8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