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研究 ——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19 21:51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研究了诸多概念问题:如异化、市民社会、生产力、交往、所有制、国家观以及“人”等等概念。但是,在这些概念的基本规定里,我们可以看到到处充斥着分工的概念。马克思正是借助于分工概念才构建了历史唯物主义。我们今天研究马克思的历史观,更应该注意分工以及分工与其他概念的关系。从逻辑上说,分工是《形态》诸多概念的前提;从内容上来看,分工又是诸多概念的交汇点。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今天研究《形态》中的分工对于理解和研究马恩原著,以及其它诸多概念具有更大的帮助。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此部分在于阐述此篇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现状。第二部分主要阐述的是对马克思的分工理论的追溯。该部分主要从两方面来阐述:古典政治经济学角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派的角度来阐述马克思对于他们分工理论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马克思运用自己的分工理论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学派的分工理论进行批判,从而阐发了自己的分工理论。与以往的分工理论不同,他将分工理论纳入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内。第...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当前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基本现状
一、马克思分工理论的溯源
    (一)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马克思分工理论的溯源
        1.亚当·斯密的分工思想探索
        2.萨伊等人分工思想微探
    (二) 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分工思想和弊端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理论
    (一)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分工理论
        1.《手稿》中的异化与分工的关系
        2.《手稿》中对经济学角度分工理论的批判和继承
        3.《手稿》与《形态》联系的考察
    (二)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的理论
        1.“分工”的概念论述
        2.分工的形式结构
        3.分工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关系
    (三)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分工的影响
        1.物质分工和精神分工带来的影响
        2.分工对阶级划分的影响
        3.《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与异化的关系
    (四) 消灭分工的意义
        1.消灭分工的条件
        2.人类社会消灭分工的意义
三、研究分工的当代意义
    (一) 理论意义(运用马克思分工思想进行现代性批判)
    (二) 研究社会分工的现实意义
        1.分工的全球化(国际分工产生的条件—交往的条件)
        2.国际分工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影响
        3.社会主义初期分工的特征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352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52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d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