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实践发展观及对和谐社会理论的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0 06:23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依据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改造西方传统发展观的创新成果,是发展观历史上的一次巨大的变革和飞跃。究其原因,在于马克思的发展观是实践思维方式的发展观,马克思新哲学的发展观本质上是实践发展观。马克思新哲学所关注的是与人有关的人化世界所具有的发展观,它的发展观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客体世界的发展观,而是人化自然、人化社会、人化自身的发展观。所以,马克思的发展观就是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实践发展观。那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热潮中,以实践发展观指导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社会就会有全新的意义和价值。基于此,本文由以下五部分有机构成:第一部分,考察了马克思前发展观的历史形态及其理论困境。主要考察了朴素唯物论的辩证发展观、机械唯物论的形而上学发展观及其黑格尔哲学的思辩发展观的内涵及其理论困境。第二部分,考察了马克思新发展观自创立以来,学术界对马克思新发展观的主要解读路径及其理论困境。主要概括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解读路径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路径,所解读的马克思新发展观的内蕴及其各自存在的理论缺陷。...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一) 传统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解读及其存在的问题
    (二) 目前学界关于发展观相关问题的观点
    (三) 关于和谐社会的问题研究
前言 研究本课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方法
第1章 西方哲学传统发展观的历史演变与理论困境
    1.1 朴素唯物论的辩证发展观及其理论困境
    1.2 机械唯物论的形而上学发展观及其理论困境
    1.3 黑格尔哲学的思辩发展观及其理论困境
第2章 对马克思新发展观的主要解读路径及其理论困境
    2.1 辩证唯物主义的解读路径及其理论困境
    2.2 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路径及其理论困境
第3章 马克思实践发展观的历史创新
    3.1 马克思实践发展观的确立
    3.2 马克思实践发展观的历史创新
第4章 马克思实践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规律
    4.1 马克思实践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4.2 马克思实践发展观的基本规律
第5章 马克思实践发展观对和谐社会理论的价值
    5.1 实践改造自然客体——人与自然的和谐
    5.2 实践改造社会客体——人与社会的和谐
    5.3 实践改造人自身客体——人与自身的和谐
结语 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发展观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J]. 肖再华,周斌.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8(05)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分析方法[J]. 倪志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3]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世界观[J]. 倪志安.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4]和谐社会构建的哲学沉思[J]. 彭分文.  中国科技信息. 2008(02)
[5]关于和谐社会建设中几个关系的思考[J]. 朱建荣.  湖北社会科学. 2008(01)
[6]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探析[J]. 王影.  求实. 2006(S2)
[7]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J]. 周世兴,任秀珍.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6(06)
[8]解读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J]. 田启波,黄月细.  江汉论坛. 2006(12)
[9]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三重视角及其时代意涵[J]. 李国俊,于金伟.  理论探讨. 2006(06)
[10]坚持实践的“以人为本”发展观[J]. 倪志安,李丽昆.  探索. 2006(05)



本文编号:33529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529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1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