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外来文化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1 01:35
  邓小平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不但为中国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开辟了道路,也为中国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邓小平“外来文化观”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改革开放深入的要求;是理论继承与创新的必然。邓小平的“外来文化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首先,邓小平强调,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其次,从方法和态度上指出,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推进文化创新;最后,从宏观上要求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要长期发展。研究理论的目的在于指导社会实践、推动社会进步。邓小平外来文化思想在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精神文明健康发展,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邓小平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综述
    (四) 研究方法
    (五) 核心概念
        1. 文化的含义
        2. 外来文化
一、邓小平“外来文化观”形成的背景
    (一) 时代发展的需要
        1. 时代主题的转换
        2. 文化全球化的凸显
    (二) 历史经验的总结
        1. 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
        2. 中国文化繁荣的启示
        3.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三) 改革开放深入的必然要求
        1. 改革开放使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提高
        2. 改革开放为我国精神文化生活注入活力
        3. 改革开放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 理论继承与创新的必然
        1.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邓小平“外来文化观”形成的重要理论渊源
        2. 毛泽东的文化理论是邓小平“外来文化观”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
二、邓小平“外来文化观”的基本内容
    (一)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外来文化
        1. 用马克思主义对外来文化的内容进行鉴别
        2. 区别对待外来文化
        3. 反对“全盘西化”
    (二) 积极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推进文化创新
        1. 要脚踏实地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意识、经验与技术
        2. 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政治文化建设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
        3. 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精神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
        4. 创新是实施文化开放政策借鉴外来文化的核心
    (三) 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要长期发展
        1. 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邓小平强调各民族文化取长补短的重要性
        2. 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教训,邓小平强调中国文化发展离不开世界
        3. 从时代变迁的紧迫感考虑,邓小平呼吁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时不我待
        4. 从发展战略高度,邓小平提出对外文化交流是长久之策
        5. 文化开放是手段,支持经济建设是目的
三、邓小平“外来文化观”的现实意义及启示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1.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主导地位
        2. 加强理论创新,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3. 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化民族的凝聚力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中化民族的凝聚力的共同思想基础
        2. 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三) 大力培育民族精神
        1.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2. 顺应时代要求,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四) 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1.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 正确对待文化全球化和外来文化
结束语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354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54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9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