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社会的社会秩序何以可能——马克思共同体视阈下的社会秩序建构
发布时间:2021-08-21 09:18
在高度现代性下,社会秩序问题表现为高度自由个体之间的合作以及信任缺失。齐美尔与吉登斯分别从人文与科学的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虽然二者的具体解决方案各异,但从马克思角度来看,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种方案都将希望寄托于人的主观力量,未触及现代社会秩序问题的根源,这导致了两种重建社会秩序方案的失败。从马克思的立场出发,现代社会秩序问题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而解决问题的思路则包含在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中。
【文章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2020,(08)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现代西方社会秩序的个体化困境
二、重建社会秩序的尝试及马克思的批判
三、马克思的社会秩序思想:一种基于共同体的方案
(一)共同体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二)基于共同体视角的社会秩序建构方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马克思实践观的四个维度[J]. 李坤.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2]近年来学界对中国个体化社会的研究综述[J]. 黄元丰. 学理论. 2015(05)
[3]从孔德到吉登斯——社会秩序思想演化路径[J]. 杨君,茹靖. 理论月刊. 2012(12)
本文编号:3355330
【文章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2020,(08)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现代西方社会秩序的个体化困境
二、重建社会秩序的尝试及马克思的批判
三、马克思的社会秩序思想:一种基于共同体的方案
(一)共同体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二)基于共同体视角的社会秩序建构方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马克思实践观的四个维度[J]. 李坤.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2]近年来学界对中国个体化社会的研究综述[J]. 黄元丰. 学理论. 2015(05)
[3]从孔德到吉登斯——社会秩序思想演化路径[J]. 杨君,茹靖. 理论月刊. 2012(12)
本文编号:3355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55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