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把握“预期与非预期”矛盾的思想进路

发布时间:2021-08-26 20:27
  “预期与非预期”矛盾是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思想中蕴含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关于这一问题,恩格斯的主要意图并不在于传统观点所理解那样,旨在论证人类历史发展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上,而在于揭明人类历史发展及其规律性一刻也离不开人的意志、目的因素的“纠缠”。正是以此为切入点,本文尝试围绕“预期与非预期”矛盾的缘起,“预期与非预期”矛盾产生的根源,以及如何走向历史“预期”的可能路径等问题做些初步探讨,以推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化研究。本文除导论外,由三大部分构成。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预期与非预期”矛盾问题的缘起。在恩格斯晚年,唯物史观面临着时代挑战。关于“预期与非预期”矛盾问题,正是恩格斯为了回应资产阶级学者的诘难和攻击,解答布洛赫等青年学者的认识困惑而提出来的。同时,本部分还就这一问题提出的文献依据,以及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几种误释与缺憾作了简要叙述和分析。第二部分从人类史和自然史的差异,人类发展史的独有特点入手,揭示了“预期与非预期”矛盾产生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就历史规律与人的自觉能动性之间的关系问题,重点分析了两种传统解决思路的合理性与局限,阐释了恩格斯实践性思路的确立及其合理性。第...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本文研究的缘由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
        1. 国外研究状况分析
        2. 国内研究状况分析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预期与非预期”矛盾问题的缘起
    一、唯物史观面临时代的挑战
        1. 回应挑战:捍卫唯物史观的科学性
        2. 解除疑惑:澄清人们认识上的思想混乱
    二、“预期与非预期”提出的文本解读
        1. “预期与非预期”矛盾问题提出的文本依据
        2. 学界关于“预期与非预期”的误释与缺憾
第二章 “预期与非预期”矛盾的根源分析
    一、人类史与自然史之间的差异
        1. 自然进化史的客观自在性
        2. 人类发展史的独有特点
    二、历史规律与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关系
        1. 传统理解“关系”的两种基本思路
        2. 实践性思路的确立及其合理性
第三章 恩格斯对“预期与非预期”矛盾的辩证把握及其启示
    一、恩格斯把握“预期与非预期”矛盾的双重视域
        1. 从大空间视野里把握“预期中的非预期”
        2. 从长时段意识中洞见“非预期中的预期”
    二、恩格斯关于“预期与非预期”矛盾思想的启示
        1. 正确运用“合力”原理引领历史前行方向
        2.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治国理政理念
        3. 深刻认知和把握历史进程的复杂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为恩格斯历史合力论辩护——对阿尔都塞诘难的驳斥与反思[J]. 叶泽雄,胡招祺.  河北学刊. 2017(04)
[2]再论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研究中的几个关系问题[J]. 叶泽雄.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02)
[3]对“社会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命题的剖析[J]. 赵家祥.  理论建设. 2015(02)
[4]论人的实践活动与社会历史规律生成之关系[J]. 林剑.  学术研究. 2015(03)
[5]论马克思人学视野中的“历史规律”[J]. 叶泽雄.  哲学研究. 2014(12)
[6]论个人活动的有目的性与历史发展的无目的性[J]. 林剑.  哲学研究. 2014(11)
[7]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性活动关系的实践阐释[J]. 郭广平,叶泽雄.  河南社会科学. 2013(02)
[8]社会历史规律研究综述[J]. 叶泽雄,郭广平.  青海社会科学. 2012(03)
[9]历史发展“合力论”的理论论证及历史考察[J]. 赵家祥.  学习与探索. 2011(04)
[10]一个值得商榷的哲学命题——关于“合规律与合目的”问题质疑[J]. 陈先达.  学术研究. 2009(08)

博士论文
[1]理解“历史规律”[D]. 许恒兵.南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论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D]. 胡杏.华中师范大学 2017
[2]复杂性视角下的社会历史发展[D]. 陆叶娉.东华大学 2015
[3]恩格斯历史合力论及其当代启示[D]. 朱烜伯.华中师范大学 2014
[4]论社会历史中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D]. 杨振坤.湘潭大学 2013
[5]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研究[D]. 罗秀容.上海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64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64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4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