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生态文明的学理思考——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维度

发布时间:2021-08-26 21:20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和谐生态观和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观构成。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秉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极其透彻地阐明了人和自然、人和人以及人和社会之间相联相生的辩证统一关系,其和谐生态观从中得以充分彰显;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以人和自然、人和人以及人和社会的循环发展、不断繁荣为根本宗旨,深刻揭示了发展的正确价值取向,其生态发展观从中得以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新的探索、新的实践、新的创造,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其呈现出思想观念尚滞后、生活方式尚陈旧、工业污染尚犹存、生态环境尚脆弱的现实境遇。基于此,应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引领,重点从自然观、价值观、生产观和生活观等方面来把握其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向度。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48(05)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探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生态观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谐生态观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发展观
    (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观
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境遇
    (一)思想观念尚滞后
    (二)生活方式尚陈旧
    (三)工业污染尚犹存
    (四)生态环境尚脆弱
三、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生态文明的科学向度
    (一)革新自然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二)革新价值观:建立人与自然之间“诚挚协同”的关系
    (三)革新生产观:实现产业生态化
    (四)革新生活观:树立绿色消费理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观念的美德伦理基础辨析[J]. 杨珺.  云梦学刊. 2019(01)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J].   国土绿化. 2013(06)
[3]产业发展的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分析[J]. 陈柳钦.  中州学刊. 2006(01)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J].   党建. 2003(11)
[5]绿色消费——环保时代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模式[J]. 王润如.  中国环境管理. 2002(S1)
[6]社会发展生态向度的哲学展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发展观初探[J]. 张云飞.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9(02)



本文编号:3364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64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4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