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对苏联模式的反思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1-08-28 13:01
邓小平对苏联模式反思与创新的思想是在时代主题转换、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即苏联模式面临落伍、危机、失败,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亟需理论创新和模式转换的历史与现实的紧要关头逐步产生的。它经历了孕育、形成和发展并最终走向成熟这样一个长期、曲折而复杂的过程。毛泽东晚年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苏东剧变是邓小平对苏联模式反思与创新的战略思考。邓小平对苏联模式反思与创新的思想主要包括了对苏联经济模式、政治模式、文化模式以及外交模式等几方面的内容。 对苏联经济模式反思与创新的主要内容有:所有制关系的理论;富民思想与新的分配原则;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社会主义超越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从自我封闭型经济到全面开放型经济。 对苏联政治模式反思与创新的主要内容有:领导体制方面,从任命制、终身制到以“四化”为标准的换届选举制;管理体制方面,从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化;国家职能方面,从强调专政镇压的职能到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对苏联文化模式反思与创新的主要内容有:从强调意识形态的统一性到坚持“双百方针”,促进文艺繁荣;从国家包揽一切到积极...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邓小平对苏联模式反思与创新的时代背景
(一) 时代主题的转换
(二)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
(三) 苏联东欧的剧变
二、邓小平对苏联模式反思与创新形成的战略思考
(一) 按列宁的思路行事,搞“新经济政策”
(二) “以苏为戒,走自己的路”
(三) 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邓小平对苏联模式反思与创新的基本过程
(一) 孕育时期(1956-1976)
(二) 形成时期(1977-1989)
(三) 发展成熟时期(1989-1992)
四、邓小平对苏联经济模式的反思与创新
(一) 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
(二) 富民思想与新的分配原则
(三)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四) 从社会主义超越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五) 从封闭型经济到全面开放型经济
五、邓小平对苏联政治模式的反思与创新
(一) 领导体制:从任命制、终身制到换届选举制
(二) 管理体制:从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制
(三) 国家职能:从重视专政职能到强调管理、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六、邓小平对苏联文化模式的反思与创新
(一) 从强调意识形态的统一性到坚持“双百方针”促进文艺繁荣
(二) 从国家包揽一切到积极鼓励、支持、构建科教事业的新体系
七、邓小平对苏联外交模式的反思与创新
(一) 对世界主题和建立国际新秩序提出了新认识
(二) 为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赋予了新内容
(三) 为解决国际争端找到了新路子
(四) 针对世界格局的大变动制定了外交新方针
八、邓小平对苏联模式反思与创新的突出成果
(一) 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二) 成功地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三) 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欧剧变深层次原因与共产党执政规律[J]. 王子奇. 科学社会主义. 2003(05)
[2]制度创新与苏联—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实行和变革[J]. 陈之骅,沈宗武.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3(04)
[3]官僚体制是苏联模式的重大误区[J]. 陈方明.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3(02)
[4]论邓小平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反思与创新[J]. 秦智勇,黄晓. 兰州学刊. 2003(03)
[5]21世纪初重评斯大林模式论纲[J]. 沈宗武. 天中学刊. 2003(03)
[6]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社会主义模式转换[J]. 宋增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7]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历史经验和光明前景[J]. 高放. 广东社会科学. 2001(06)
[8]从苏联东欧的剧变谈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建设[J]. 刘广登.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1(03)
[9]封建社会主义不同于社会封建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失败的一点反思[J]. 高放. 东欧中亚研究. 2001(04)
[10]目标偏移和结构缺陷——从系统的观点研究苏联模式[J]. 邢广程. 东欧中亚研究. 2001(02)
本文编号:3368560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邓小平对苏联模式反思与创新的时代背景
(一) 时代主题的转换
(二)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
(三) 苏联东欧的剧变
二、邓小平对苏联模式反思与创新形成的战略思考
(一) 按列宁的思路行事,搞“新经济政策”
(二) “以苏为戒,走自己的路”
(三) 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邓小平对苏联模式反思与创新的基本过程
(一) 孕育时期(1956-1976)
(二) 形成时期(1977-1989)
(三) 发展成熟时期(1989-1992)
四、邓小平对苏联经济模式的反思与创新
(一) 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
(二) 富民思想与新的分配原则
(三)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四) 从社会主义超越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五) 从封闭型经济到全面开放型经济
五、邓小平对苏联政治模式的反思与创新
(一) 领导体制:从任命制、终身制到换届选举制
(二) 管理体制:从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制
(三) 国家职能:从重视专政职能到强调管理、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六、邓小平对苏联文化模式的反思与创新
(一) 从强调意识形态的统一性到坚持“双百方针”促进文艺繁荣
(二) 从国家包揽一切到积极鼓励、支持、构建科教事业的新体系
七、邓小平对苏联外交模式的反思与创新
(一) 对世界主题和建立国际新秩序提出了新认识
(二) 为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赋予了新内容
(三) 为解决国际争端找到了新路子
(四) 针对世界格局的大变动制定了外交新方针
八、邓小平对苏联模式反思与创新的突出成果
(一) 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二) 成功地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三) 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欧剧变深层次原因与共产党执政规律[J]. 王子奇. 科学社会主义. 2003(05)
[2]制度创新与苏联—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实行和变革[J]. 陈之骅,沈宗武.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3(04)
[3]官僚体制是苏联模式的重大误区[J]. 陈方明.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3(02)
[4]论邓小平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反思与创新[J]. 秦智勇,黄晓. 兰州学刊. 2003(03)
[5]21世纪初重评斯大林模式论纲[J]. 沈宗武. 天中学刊. 2003(03)
[6]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社会主义模式转换[J]. 宋增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7]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历史经验和光明前景[J]. 高放. 广东社会科学. 2001(06)
[8]从苏联东欧的剧变谈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建设[J]. 刘广登.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1(03)
[9]封建社会主义不同于社会封建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失败的一点反思[J]. 高放. 东欧中亚研究. 2001(04)
[10]目标偏移和结构缺陷——从系统的观点研究苏联模式[J]. 邢广程. 东欧中亚研究. 2001(02)
本文编号:3368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68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