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国民党理论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1 16:11
本文关键词:早期国民党理论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十字路口,自鸦片战争始,西方工业文明相继从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入侵中国,推垮了中华帝国的千古尊严,终结了东方农耕文明的封闭状态,尤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救亡图存的问题摆在了中国人民的面前。早期国民党理论家在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中认识了马克思主义,他们作为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中察觉到这一科学体系与其他理论的不同,并从自身需要出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对其有利的部分,同时他们通过创办报刊杂志等方式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中国的社会和历史问题,为当时国人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国共第一次合作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文章着重从三个方面对早期国民党理论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这一论题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分析了早期国民党理论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主要包括国内和国外两个政治因素;中国早期民族工商业发展的经济因素;中国传统文化和日本的影响等文化因素;以及国民党理论家自身状况等四个方面。并将传播过程分为五四运动前的传播、五四时期的传播、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传播和部分国民党理论家最终与马克思主义分道扬镳四个阶段,分别介绍早期国民党理论家在不同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二部分,早期国民党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评价。对马克思主义性质和意义的认识和评价中谈到早期国民党理论家将马克思主义与一般资产阶级学说进行了区分,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的界限;对阶级斗争理论的认识与批判中谈到早期国民党理论家对阶级斗争理论的不同看法;对剩余价值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与评价,力图清晰的展示和评价早期国民党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主要观点的看法。第三部分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早期国民党理论家的影响,选取了孙中山、廖仲恺、胡汉民和朱执信等四位影响较大的理论家,其中胡汉民较为特殊,他在后期走向了反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但不可否认胡汉民在早期国民党的历史上曾作为国民党的理论家宣传过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孙中山深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吸收社会主义观点不断完善三民主义,注重以俄为师学习俄国经验,主张研究社会问题以事实为基础;廖仲恺对社会主义、人民群众和革命军队有了新认识;胡汉民匡正了唯物史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社会问题的同时宣传和阐释了三民主义;朱执信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向往共产主义并形成了自己社会革命思想和群众观点。早期国民党理论家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进程中作出过一定的历史贡献,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存在不足,没能全面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总体理解比较肤浅,缺乏系统性;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时,他们没有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甚至在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存在误解;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具有空想性和古典主义色彩。早期国民党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探讨是选择性和带有批判性的,他们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仅仅停留在了借鉴和利用层面,他们以功利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有意或无意地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并未从思想上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这一切注定了他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多元性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地位。研究早期国民党理论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有利于我们以史为鉴,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坚定信念,系统全面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对社会思想动态和热点问题保持敏锐观察,自觉同社会上误读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做争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科学解释新问题。
【关键词】:早期 国民党理论家 马克思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D641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导论13-22
- 一、研究对象13-16
- 二、研究意义16-18
- 三、研究现状18-20
- 四、研究方法20-22
- 第一章 早期国民党理论家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2-34
- 一、早期国民党理论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原因22-29
- (一) 政治因素22-24
- (二) 经济因素24-25
- (三) 文化因素25-27
- (四) 国民党理论家的自身状况27-29
- 二、早期国民党理论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29-34
- (一) 五四运动前对马克思本人及其著作的初步介绍29-30
- (二) 五四运动时期传播的高潮30-31
- (三)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传播31-32
- (四) 早期部分国民党理论家与马克思主义分道扬镳32-34
- 第二章 早期国民党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评价34-45
- 一、对马克思主义性质的认识与评价34-36
- 二、对阶级斗争理论的认识与批判36-38
- 三、对剩余价值理论的认识与评价38-41
- 四、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与评价41-45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对早期国民党理论家的影响45-58
- 一、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45-49
- (一) 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深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45-46
- (二) 吸收社会主义观点,不断完善三民主义46-48
- (三) 注重以俄为师,学习俄国经验48-49
- (四) 研究社会问题以事实为基础49
- 二、对廖仲恺思想的影响49-52
- (一) 对社会主义的态度49-50
- (二) 对廖仲恺群众观点的影响50-51
- (三) 关于建设革命军队的认识51-52
- 三、对胡汉民思想的影响52-55
- (一) 匡正唯物史观52-53
- (二) 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社会问题53-54
- (三) 阐释和宣传三民主义54-55
- 四、对朱执信思想的影响55-58
- (一) 对朱执信群众观点的影响55-56
- (二) 对社会革命思想的影响56
- (三) 向往共产主义社会56-58
- 结束语:早期国民党理论家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历史地位及局限性58-60
- 参考文献60-64
- 致谢64-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5-66
- 附件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绍西;董四代;;早期国民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解读和民生主义阐释[J];长白学刊;2012年04期
2 杨竞业;;论廖仲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贡献[J];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3 朱书玉;;朱执信的社会主义思想及渊源[J];南都学坛;2010年04期
4 沈传亮;五四时期国民党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J];历史教学;2002年08期
5 王刚;;论资产阶级革命派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性传播[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04期
6 沈绍根,张英智;从早期国民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看20世纪初中国现代化价值取向[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7 张彦伟;;戴季陶与马克思主义[J];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早期国民党理论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9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