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及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7 11:4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三十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指针,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研究内容,系统考察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对发展、发展理论、发展观的概念进行辨析,论述发展观的演变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特征。追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毛泽东的发展观、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形成。同时对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国外合理发展观进行举要,与科学发展观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并对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国内外背景展开分析。最后,论述科学发展观的当代价值,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重大意义。对科学发展观形成过程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以及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合理解读,有助于丰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研究成果,并达到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目的。科学发展观的研究还需要注意许多问题,不但要注重内容的充实还要注重方法的更...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0.1 研究的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0.2.2 国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1章 从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
1.1 发展观概述
1.1.1 发展、发展理论和发展观的概念及关系
1.1.2 发展观的演变
1.2 科学发展观概述
1.2.1 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
1.2.2 科学发展观的显著特征
1.3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理念的创新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及形成背景
2.1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2.2 科学发展观与三代领导人的发展理论
2.2.1 毛泽东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2.2.2 邓小平发展观的形成及主要内容
2.2.3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的确立
2.2.4 科学发展观对三代领导人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2.3 国外合理的发展观及其对科学发展观的启示
2.3.1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发展观
2.3.2 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2.3.3 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
2.3.4 国外发展观的启示
2.4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国内外背景
2.4.1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内在动因
2.4.2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外在依据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科学发展观的当代价值
3.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2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指针
3.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党对我国和世界发展高度负责的表现
3.4 科学发展观正确解答了发展中的代价问题
3.5 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发展中人的地位问题
3.6 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7 科学发展观指明了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3.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论十大关系》看毛泽东的发展观[J]. 张海山. 沧桑. 2008(03)
[2]从毛泽东思想到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J]. 李玉勇,高鹏. 理论月刊. 2008(02)
[3]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和理论特色[J]. 李士坤.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4]国外发展观的历史演进与视角转换[J]. 曹荣湘,邓翠华.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7(02)
[5]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与科学发展观[J]. 李爱萍. 求实. 2005(S1)
[6]科学发展观研究综述[J]. 郝潞霞. 天府新论. 2005(02)
[7]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J]. 李京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5(01)
[8]邓小平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J]. 葛焕东. 天府新论. 2004(06)
[9]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J]. 李君如.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05)
[10]从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到科学发展观[J]. 李君如.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4(08)
本文编号:3398650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0.1 研究的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0.2.2 国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1章 从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
1.1 发展观概述
1.1.1 发展、发展理论和发展观的概念及关系
1.1.2 发展观的演变
1.2 科学发展观概述
1.2.1 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
1.2.2 科学发展观的显著特征
1.3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理念的创新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及形成背景
2.1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2.2 科学发展观与三代领导人的发展理论
2.2.1 毛泽东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2.2.2 邓小平发展观的形成及主要内容
2.2.3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的确立
2.2.4 科学发展观对三代领导人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2.3 国外合理的发展观及其对科学发展观的启示
2.3.1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发展观
2.3.2 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2.3.3 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
2.3.4 国外发展观的启示
2.4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国内外背景
2.4.1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内在动因
2.4.2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外在依据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科学发展观的当代价值
3.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2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指针
3.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党对我国和世界发展高度负责的表现
3.4 科学发展观正确解答了发展中的代价问题
3.5 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发展中人的地位问题
3.6 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7 科学发展观指明了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3.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论十大关系》看毛泽东的发展观[J]. 张海山. 沧桑. 2008(03)
[2]从毛泽东思想到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J]. 李玉勇,高鹏. 理论月刊. 2008(02)
[3]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和理论特色[J]. 李士坤.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4]国外发展观的历史演进与视角转换[J]. 曹荣湘,邓翠华.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7(02)
[5]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与科学发展观[J]. 李爱萍. 求实. 2005(S1)
[6]科学发展观研究综述[J]. 郝潞霞. 天府新论. 2005(02)
[7]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J]. 李京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5(01)
[8]邓小平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J]. 葛焕东. 天府新论. 2004(06)
[9]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J]. 李君如.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05)
[10]从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到科学发展观[J]. 李君如.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4(08)
本文编号:3398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98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