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领导民生建设的理论逻辑及现实走向——基于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哲学思辨

发布时间:2021-09-17 19:29
  "民生思想"作为传统人本主义发展的精神积淀,是民生范畴在精神层面的生动反映。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由"物"到"人",厘清"劳动异化"同"民生异化"逻辑关系,以追求"人的解放"为终极目的,开启了一个科学审慎思考民生问题的新视野。新时代,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实践,围绕民生"社会实践性"的思想来源、"人民主体性"的价值取向、"有机整体性"的主体架构、"和谐同一性"的本质目标等方面,深化和丰富了马克思民生思想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文章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核心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关注人的“需要”
    (二)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复归实践本质
    (三)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追求人的“解放”
二、新时代民生建设的理论逻辑及现实走向
    (一)民生建设价值取向的广泛人民性
        1.重视“人”在民生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2.强调“人”在民生建设中的共建共享
    (二)民生建设架构的科学整体性
        1.民生建设五大环节紧密联系
        2.民生思想五大环节整体之中有重点
    (三)民生建设追求目标的和谐同一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人民群
        1.民生建设目标合理“存异”
        2.民生建设目标重视“求同”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进行伟大斗争的民生指向[J]. 李婕,刘东锋.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2]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基本意蕴及其当代价值[J]. 陈婷.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3]论毛泽东“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王刚,胡建东.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4]论马克思的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苑芳江,王婷.  科学社会主义. 2013(02)
[5]建国六十年中国共产党改善农村民生的递度演进及实践效应[J]. 邓学源,沈其新.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9(06)
[6]“人的需要”与需要异化——马克思《巴黎手稿》需要理论探析[J]. 朱志勇.  河北学刊. 2008(06)
[7]关切“民生”:一个不能忽视的马克思传统[J]. 吴苑华.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06)



本文编号:3399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399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6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