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1-09-22 22:17
民主是人人翘首以盼的希望,也是历届我国重要会议报告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将民主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使得它带有中国化特色。邓小平作为新中国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他的思想理论在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是源于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刻反思,也是面对中国现代化民主建设的理性思考。其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理论上,他的思想不仅深化了对协商民主规律性的认识,还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实践上,他的思想逐步提升了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度、并且有助于提高政治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有助于提升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度。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是吸取了苏联民主实践失败的教训、总结了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成功经验以及“文化大革命”给予我国民主建设沉重打击的基础上产生的,究其渊源,它传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也融入了深厚的传统文化。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发展过程大体分为萌芽、发展、成熟三个阶段:萌芽时期,邓小平参与了毛泽东对早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探索,提出有关“三三制”政权的理解与看法;发展时期,邓小平主要集中论述有关共产党是否要接受民主监督,是...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研究现状
1.2.2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逻辑分析与历史考察统一的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论文的创新点
1.4.2 论文的不足
第2章 协商民主概述
2.1 协商民主概念
2.1.1 协商民主定义
2.1.2 协商民主特征
2.2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
2.2.1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渊源
2.2.2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基础
2.2.4 西方协商民主价值意义
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2.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地位
2.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作用
第3章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1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
3.1.1 苏联协商民主实践的经验与教训
3.1.2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思想的经验
3.1.3 “反右”扩大化与“文化大革命”对协商民主思想的破坏
3.2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理论渊源
3.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协商民主思想
3.2.2 传统文化中的协商文化
3.3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历史线索
3.3.1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萌芽时期(1919-1949)
3.3.2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发展时期(1949-1974)
3.3.3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成熟时期(1975-1997)
第4章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特征
4.1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
4.1.1 邓小平关于党内协商民主思想
4.1.2 邓小平关于政党协商民主思想
4.1.3 邓小平关于社会协商民主思想
4.2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主要特征
4.2.1 平等性
4.2.2 监督性
4.2.3 广泛性
4.2.4 制度性
4.2.5 公开性
第5章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当代价值
5.1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理论价值
5.1.1 深化了对协商民主规律性的认识
5.1.2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
5.1.3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理论
5.2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实践价值
5.2.1 有助于提升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度
5.2.2 有助于提高政治决策的科学性
5.2.3 有助于提升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外学者关于邓小平及邓小平理论的研究述评[J]. 马宁. 学理论. 2015(07)
[2]关于中国传统协商文化与协商民主建设的思考[J]. 李学林.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5(01)
[3]发展党内协商民主 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J]. 郭从伦. 理论与改革. 2015(01)
[4]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及现代价值[J]. 李羚.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4(06)
[5]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及当代价值[J]. 刘秀玲,董树彬. 学术探索. 2014(11)
[6]论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J]. 包心鉴. 思想理论教育. 2014(09)
[7]论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J]. 魏晓文,刘志礼. 理论探讨. 2014(04)
[8]协商民主视域下的公民素养与民主教育[J]. 冯建军,刘霞. 高等教育研究. 2014(06)
[9]合理的制度创造了中国进步与发展[J]. 林尚立. 当代世界. 2012(08)
[10]国外学者关于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研究评析[J]. 周文华.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本文编号:3404472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研究现状
1.2.2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逻辑分析与历史考察统一的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论文的创新点
1.4.2 论文的不足
第2章 协商民主概述
2.1 协商民主概念
2.1.1 协商民主定义
2.1.2 协商民主特征
2.2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
2.2.1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渊源
2.2.2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基础
2.2.4 西方协商民主价值意义
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2.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地位
2.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作用
第3章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1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
3.1.1 苏联协商民主实践的经验与教训
3.1.2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思想的经验
3.1.3 “反右”扩大化与“文化大革命”对协商民主思想的破坏
3.2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理论渊源
3.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协商民主思想
3.2.2 传统文化中的协商文化
3.3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历史线索
3.3.1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萌芽时期(1919-1949)
3.3.2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发展时期(1949-1974)
3.3.3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成熟时期(1975-1997)
第4章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特征
4.1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
4.1.1 邓小平关于党内协商民主思想
4.1.2 邓小平关于政党协商民主思想
4.1.3 邓小平关于社会协商民主思想
4.2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主要特征
4.2.1 平等性
4.2.2 监督性
4.2.3 广泛性
4.2.4 制度性
4.2.5 公开性
第5章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当代价值
5.1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理论价值
5.1.1 深化了对协商民主规律性的认识
5.1.2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
5.1.3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理论
5.2 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实践价值
5.2.1 有助于提升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度
5.2.2 有助于提高政治决策的科学性
5.2.3 有助于提升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外学者关于邓小平及邓小平理论的研究述评[J]. 马宁. 学理论. 2015(07)
[2]关于中国传统协商文化与协商民主建设的思考[J]. 李学林.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5(01)
[3]发展党内协商民主 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J]. 郭从伦. 理论与改革. 2015(01)
[4]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及现代价值[J]. 李羚.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4(06)
[5]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及当代价值[J]. 刘秀玲,董树彬. 学术探索. 2014(11)
[6]论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J]. 包心鉴. 思想理论教育. 2014(09)
[7]论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J]. 魏晓文,刘志礼. 理论探讨. 2014(04)
[8]协商民主视域下的公民素养与民主教育[J]. 冯建军,刘霞. 高等教育研究. 2014(06)
[9]合理的制度创造了中国进步与发展[J]. 林尚立. 当代世界. 2012(08)
[10]国外学者关于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研究评析[J]. 周文华.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本文编号:3404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404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