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个人”概念的内涵及其发展逻辑

发布时间:2021-10-06 23:27
  任何一个理论的分析都要从具体的概念入手。“个人”概念是马克思进行理论探讨的起点,同时也是我们理解马克思学说的关键。马克思个人概念的发展和马克思思想一样,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到人本唯物主义最后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演变过程。因此,只有通过廓清马克思个人概念的内涵并把握其发展逻辑,我们才能看到马克思对个人理论的伟大变革,才能感受到马克思学说一贯的人文关怀。为此,本文以概念内涵和发展逻辑为切入点展开对马克思个人概念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马克思个人概念的思想渊源。通过梳理青年马克思对个人概念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成熟时期马克思的个人理论,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对个人自由与解放问题的一贯关注。第二部分是论文的重点。在对马克思个人概念的思想渊源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个人概念在每个历史阶段上的内涵做出详细解读。马克思个人概念经历了四个阶段,由强调自由是人的“类本质”,到强调人的本质是感性活动与类本质的统一,再到作为历史前提的“现实的个人”,最后在对资本主义现实进行批判和对未来社会进行建构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由个性”的思想。自由个性代表着个人发展的最高阶段。在第三部分,我将主要以马克思的实...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马克思"个人"概念的思想渊源
    (一)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二) 黑格尔哲学的影响
        1.对黑格尔"绝对精神"主体的扬弃
        2.黑格尔"绝对精神"异化理论的启发
        3.对黑格尔"劳动"观点的发展
    (三) 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
        1.对鲍威尔"自我意识"主体的批判
        2.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对马克思的影响
        3.对施蒂纳利己主义的批判
二、马克思"个人"概念的内涵
    (一) 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本质——《博士论文》到《莱茵报》时期
        1.对"自由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强调
        2."原子偏斜运动"的人文意蕴
        3.自由是定在中的自由
    (二) 感性对象性活动与类本质的统一——《德法年鉴》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
    (三) 现实的个人——《德意志意识形态》到《共产党宣言》时期
        1.作为历史前提的"现实的个人"
        2.现实的个人是从事实践的人
        3.现实的个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
    (四) 自由个性——《资本论》时期
        1."自由个性"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2."自由个性"的内涵
三、马克思"个人"概念的发展逻辑
    (一) 对宗教神秘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的批判
        1.用自我意识克服现实的非理性
        2.参加反对封建专制的社会实践
    (二) 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1.在物质利益问题上的突破
        2.对个人异化的阐释
        3.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初步阐述
    (三) 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和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憧憬
        1.分工与私有制导致的人的片面发展
        2.生产力的发展是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提
        3.从事真正自由的劳动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四、马克思"个人"概念的当代意义
    (一) 马克思个人概念在当代的实践意义
    (二) 马克思个人概念在当代的理论意义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人学与西方当代人学的关联性[J]. 邹诗鹏.  江苏社会科学. 2001(01)



本文编号:3420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420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8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