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与导向

发布时间:2021-10-07 11:26
  随着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提出并系统化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确立,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功能与导向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改革开放的继续推进,正确认识和谐社会中意识形态的地位,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功能和导向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深入阐述了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和功能特征,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了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按照和谐社会的内涵要求,结合当今社会的现象,阐明了意识形态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结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和我们所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提出在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和导向上要坚持时代性的要求,突出其辩护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整合功能。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性和紧迫性找到理论依据。和谐社会下的意识形态与传统的意识形态比较有了历史性的转型,实现了意识形态的理论功能和价值导向的科学统一。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更注重协调社会各阶层、人与生存环境和人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关系,以科学、合理的面貌呈现在当代中国和国际社会面前。和... 

【文章来源】:中北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意识形态的定义及分类
    1.3 意识形态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导向作用
    1.4 本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第二章 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和功能特征
    2.1 意识形态的理论创建
    2.2 意识形态的功能特征
    2.3 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意识形态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3.1 和谐社会的内涵
    3.2 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
    3.3 意识形态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第四章 和谐社会中意识形态的功能
    4.1 和谐社会中意识形态对政治的辩护功能
    4.2 和谐社会中意识形态的导向功能
        4.2.1 意识形态对经济的导向功能
        4.2.2 意识形态对社会行为主体的导向功能
        4.2.3 意识形态对舆论宣传的导向功能
    4.3 和谐社会中意识形态的调控功能
        4.3.1 意识形态对社会心理的调控
        4.3.2 意识形态对社会道德的调控
    4.4 和谐社会中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
        4.4.1 意识形态对利益主体的整合
        4.4.2 主流意识形态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
第五章 加强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途径
    5.1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
    5.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2.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5.2.2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5.2.3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5.2.4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5.2.5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3 坚持科学发展观
    5.4 增强包容性和开放性
        5.4.1 增强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树立和谐的理念
        5.4.2 增强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开放性,做好社会思潮的引导工作
    5.5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5.5.1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流意识形态
        5.5.2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统一思想,坚定信念
        5.5.3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J]. 邢洪儒,肖力.  河北学刊. 2007(04)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构[J]. 陈锡喜,包仕国,赵勇.  理论探讨. 2007(01)
[3]加强文化思潮研究 增强先进思想文化的引导力[J]. 李毅,李向阳.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07)
[4]和谐社会中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想文化的协调[J]. 吴俊清,刘瑞贤.  中国青年研究. 2006(01)
[5]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J]. 刘景良.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6]当代意识形态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 黄新华.  政治学研究. 2003(03)
[7]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意识形态研究述评[J]. 鲁克俭.  理论前沿. 2002(03)
[8]诺思的意识形态理论[J]. 滕祥志.  学术月刊. 1999(02)



本文编号:3421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421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5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