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蕴及其当代境遇

发布时间:2021-10-09 10:35
  如果我们对马克思的历史观乃至于他的哲学思想的整体发展脉络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以“现实的人”为起点而展开来的。他从来不曾以僵死的物和抽象的精神去遮蔽鲜活而富有灵性的人,他从来不曾以机械和刻板的物的法则或“绝对精神”的内在规律来否定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相反,马克思非常强调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他把实践看作是“一种绝对创造性的活动”,即历史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自由是人的实践活动不断开启的生存空间和存在意义,是一个被不断拓展的过程,同时自由也是实践努力的方向,即自由还是一种价值取向。真正的自由不仅是人所向往的一种完满的生存状态,也是人的一种发展状态。开启马克思自由思想真蕴的关键在于理解马克思实践概念所引发的全新的哲学思维方式,那就是:说明人的精神的解放、自由的实现只有与人的历史运动、与人为争取人本真的生存所进行的实际斗争相结合才有实际的可能。而传统的教科书哲学把马克思的自由思想理解为是对必然的认识,把实践理解为达到认识必然性的手段。而事实上,实践和自由的概念在马克思那里有着深层的人文关怀,它们具有本体论的内涵。实践作为人类的...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 论 自由的旨趣与人之为人的实现
    人的二重性存在与自由维度的开启
    传统教科书在马克思自由观上的缺失
    马克思自由问题的解蔽与呈现
第一章 马克思之前的西方哲学主要的自由思想回溯
    一、 人的二重性存在和自由的原初语境
        (一) 人的经验性本原追求--必然中的自由
        (二) 人的超验性本体追求--理念中的自由
        (三) 基督教--天国中的自由
    二、 理性的启蒙--自由的依据回归人自身
        (一) 理性导向的社会自由--契约论
            (1) 霍布斯--理性的自然使用导向自由
            (2) 洛克--理性的正确引导导向自由
        (二) 卢梭--社会自由偏向道德自律
        (三) 康德--自由归于人的实践理性的践履
            (1) 自由--实践理性内的问题
            (2) 自由--人的两重性存在的逻辑前提
            (3) 自由--人之为人的悬设
        (四) 黑格尔的自由--自在而自为
            (1) 实体即主体--自由意味着自性
            (2) 绝对精神二元化自身及其回复--自由是个自我拓展的过程
            (3) 自由的主体错置--绝对精神
第二章 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 青年黑格尔派时期
        (一) 自由就是人的自由意志
        (二) 自由与绝对精神的他由
    二、 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之比较》
        (一) 原子偏斜--自由意志
        (二) 从个别的自我意识到个别自我意识的现实性
    三、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一) 摆脱思辨理性确立人的价值自律
        (二) 开始从人的存在方式的社会关系中寻问人的自由
    四、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一) 人的本质在于自由自觉的类活动
        (二) 人的自我异化及其复归
        (三) 新历史观萌芽时期的实践概念
    五、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 新的哲学观的萌芽--实践的理解
        (二) 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活动的定在
    六、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一) 偶然的个人与有个性的个人
        (二) 真实的集体中才有真正的个人自由
        (三) 共产主义--自由王国与开放运思
第三章 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蕴
    一、 实践中的认知理性和价值理性
        (一) 自由建立在对必然的认识上
        (二) 自由是实践主体追求他的目的时的价值自觉
        (三) 自由是认知与反省的契合
    二、 在历史唯物论的开放运思中诠释自由
        (一) 自由的本然性必须在现实的人类活动中实然化
        (二) 自由的实然化的更迭过程就是人类的历史性生成
        (三) 自由是人在历史活动中的一种永恒价值取向
    三、 自由--人的生存状态
        (一) 素朴性存在状态
        (二) 反思性发展状态
        (三) 完满性状态的追求
    四、 自由--真、善和美的三性融合
        (一) 真--对必然的认识
        (二) 善--价值内蕴的认识
        (三) 美--至善的企及
    小结:自由的各种解读不是单性的而是有机的
第四章 现当代西方哲学对马克思自由思想的诘难与挑战
    一、 存在主义对个体自由的关注
        (一) 存在主义的个体自由的解析
        (二) 马克思的每个人的自由是所有人的自由的条件
        (三) 脱离自由人联合体的存在主义的个体自由的空性
    二、 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异化的深刻揭示
        (一) 马克思的异化只是劳动的异化?
        (二) 当代资本主义面临普遍的异化--单向度的人
        (三) 异化的扬弃--人的自由与解放
    三、 后现代主义--从思想之我到感觉之我
        (一) 主体的死亡--人类自由的虚妄
        (二) 无终极价值的自由--失却了人之为人的根本
第五章 当代人的境遇与马克思自由思想意蕴的启示
    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的异化
        (一) 自由从认识论回归现实的人和人类生活
        (二) 从过分张扬的人类主体性回归真正主体性
    二、 后现代冲击下的价值多元与价值虚无
        (一) 现实关切与终极眷注
        (二) 从种存在到类存在
    三、 纠正对生活世界的庸俗化解读
        (一) 生活世界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意义
        (二) 实践不是无价值要求的生产劳动
结 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墒要(英文)
致 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本体论批判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J]. 欧阳康,张明仓.  中国社会科学. 2002(06)
[2]重塑本体论的现代诠释 确立本体论的超验信赖[J]. 徐才.  求是学刊. 2002(03)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在当代的相遇[J]. 杨耕.  学术界. 2000(02)
[4]追思形而上学[J]. 孙利天.  求是学刊. 1999(06)
[5]论哲学的表征意义[J]. 孙正聿.  社会科学战线. 1997(03)
[6]寻找“意义”:哲学的生活价值[J]. 孙正聿.  中国社会科学. 1996(03)
[7]现实生活世界──实践观点的哲学理论视界[J]. 贺来.  长白学刊. 1995(04)



本文编号:3426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426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b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