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阿格尔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当代价值探析

发布时间:2021-10-11 18:36
  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文明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但伴随而来的却是严重的生态问题。面对着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人们开始对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特别是罗马俱乐部在1972年发布了《增长的极限》之后,全世界范围内的环保运动日益蓬勃发展,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也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在20世纪70年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逐渐发展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流派之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对资本主义进行生态批判。他们深刻的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与当前生态危机之间的关系,指明解决生态危机的重点在于变革和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并倡导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进一步深化。加拿大学者本·阿格尔被很多学者赞誉为第一个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他于1979年在自己的著作《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第一次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研究学者把此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的标志。本·阿格尔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消费入手,对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进行了重新构建,并提出了生态危机解决之道。同时,本·阿格尔也丰富和发展了生态社... 

【文章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难点
第二章 本·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2.1 本·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1.1 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加剧
        2.1.2 资本主义社会绿色运动兴起
    2.2 本·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
        2.2.1 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
        2.2.2 法兰克福学派有关理论
        2.2.3 生态学、系统论有关理论
第三章 本·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资本主义异化消费理论
        3.1.1 从异化到异化消费
        3.1.2 异化消费影响的扩展
    3.2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理论
        3.2.1 资本主义危机的转变:从经济危机到生态危机
        3.2.2 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期望破灭了的辩证法”
    3.3 生态社会主义构建理论
        3.3.1 “分散化、非官僚化、工人管理”三位一体的生态社会主义
        3.3.2 稳态的经济发展模式
        3.3.3 生态社会主义的实现之路:美国民粹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第四章 对本·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评价
    4.1 本·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
        4.1.1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给予启示
        4.1.2 完善了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4.1.3 促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1.4 提倡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
    4.2 本·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局限
        4.2.1 对资本主义社会主要危机的断定值得商榷
        4.2.2 生态危机的解决方法难以实现
        4.2.3 高估了民粹主义的变革能量
        4.2.4 社会变革思想带有乌托邦色彩
第五章 本·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5.1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价值
        5.1.1 对“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启示
        5.1.2 对“美丽中国”理念的启示
    5.2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价值
        5.2.1 制定长远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
        5.2.2 坚持正确的宣传导向,倡导和谐、绿色的生活方式
        5.2.3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环保法律法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431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431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6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