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8 07:33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贯穿马克思思想的始终。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研究世界历史如何在资本的推动下,各民族打破孤立发展的状态,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统一整体。马克思世界历史概念与全球化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广义的全球化与世界历史描述的是同一种历史现象和过程。狭义的全球化更侧重对当下世界各个层面发展现状的探讨。从外延上讲,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比狭义的全球化包含着更多的内容,如包含着消灭异化、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当今的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当下阶段。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精华,它的产生离不开它所处的那个时代。社会化大生产、地理大发现、世界贸易的发展、现代民族国家的产生为历史转向世界历史提供了前提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建立、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范围内两大阶级的形成是世界历史形成的标志。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一个由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形成过程的梳理,有助于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哲学就是哲学史,历史是一个前后相继、紧密联系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世界历史观念发展演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把马克思...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选题由来及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不足与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世界历史概念的界定
第一节 两种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概念
一、历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概念
二、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概念
第二节 理解马克思世界历史概念的三个维度
一、客体维度:从民族史走向世界史
二、主体维度:从史前史走向人类史
三、关系维度:“世界历史”与“全球化”
第三节 马克思世界历史概念的特征
一、事实性
二、历史性
三、价值性
第二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形成的世界历史背景
第一节 世界历史的形成条件
一、社会化大生产
二、地理大发现
三、世界贸易的发展
四、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第二节 世界历史形成的标志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建立
二、世界市场的形成
三、世界范围内两大阶级的形成
第三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创立的思想基础及发展过程
第一节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创立的思想基础
一、世界历史观念的萌芽与发展
二、理性主义世界历史观念的确立
三、黑格尔与人类世界历史观念的自觉
第二节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过程
一、最初探索:《克罗茨纳赫笔记》和《巴黎笔记》
二、理论起点:《德意志意识形态》
三、理论雏形:《共产党宣言》
四、具体展开:《资本论》及其手稿
五、历史溯源:《历史学笔记》
六、东方前景:“俄国和东方社会道路笔记”
第四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资本的扩张性
二、人的交往和需求的满足
第二节 世界历史的发展道路
一、世界历史发展图式:社会形态
二、世界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三、世界历史视野中的“卡夫丁峡谷”问题
第三节 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共产主义
一、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
二、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四节 世界历史发展的终极关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现实的人是一切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前提
二、人的解放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
第五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意义
第一节 方法论意义:超越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的对立
第二节 理论意义:对世界历史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一、对“绝对精神”本体论的革命性颠倒
二、对旧的历史方法论的革命性改造
三、对“欧洲中心论”的革命性解构
第三节 现实意义: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思想资源
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唯物史观的哲学基础
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整体性思维
三、关注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旨趣
四、对欧洲中心论的超越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点
第六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第一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
一、世界历史发展的最新阶段:“再全球化”
二、“再全球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时代场域
第二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理性选择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全球化问题的必然选择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需要
第三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价值观基础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蕴涵“和合”思想
二、坚持“和为贵”理念
三、坚持合作共赢,互惠互利
四、坚持“义利统一”观
第四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则和路径
一、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
二、坚持对外开放战略
三、实践“一带一路”倡议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442478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选题由来及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不足与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世界历史概念的界定
第一节 两种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概念
一、历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概念
二、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概念
第二节 理解马克思世界历史概念的三个维度
一、客体维度:从民族史走向世界史
二、主体维度:从史前史走向人类史
三、关系维度:“世界历史”与“全球化”
第三节 马克思世界历史概念的特征
一、事实性
二、历史性
三、价值性
第二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形成的世界历史背景
第一节 世界历史的形成条件
一、社会化大生产
二、地理大发现
三、世界贸易的发展
四、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第二节 世界历史形成的标志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建立
二、世界市场的形成
三、世界范围内两大阶级的形成
第三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创立的思想基础及发展过程
第一节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创立的思想基础
一、世界历史观念的萌芽与发展
二、理性主义世界历史观念的确立
三、黑格尔与人类世界历史观念的自觉
第二节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过程
一、最初探索:《克罗茨纳赫笔记》和《巴黎笔记》
二、理论起点:《德意志意识形态》
三、理论雏形:《共产党宣言》
四、具体展开:《资本论》及其手稿
五、历史溯源:《历史学笔记》
六、东方前景:“俄国和东方社会道路笔记”
第四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资本的扩张性
二、人的交往和需求的满足
第二节 世界历史的发展道路
一、世界历史发展图式:社会形态
二、世界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三、世界历史视野中的“卡夫丁峡谷”问题
第三节 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共产主义
一、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
二、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四节 世界历史发展的终极关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现实的人是一切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前提
二、人的解放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
第五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意义
第一节 方法论意义:超越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的对立
第二节 理论意义:对世界历史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一、对“绝对精神”本体论的革命性颠倒
二、对旧的历史方法论的革命性改造
三、对“欧洲中心论”的革命性解构
第三节 现实意义: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思想资源
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唯物史观的哲学基础
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整体性思维
三、关注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旨趣
四、对欧洲中心论的超越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点
第六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第一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
一、世界历史发展的最新阶段:“再全球化”
二、“再全球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时代场域
第二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理性选择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全球化问题的必然选择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需要
第三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价值观基础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蕴涵“和合”思想
二、坚持“和为贵”理念
三、坚持合作共赢,互惠互利
四、坚持“义利统一”观
第四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则和路径
一、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
二、坚持对外开放战略
三、实践“一带一路”倡议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442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442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