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早期生态哲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2 08:21
我们当下存在于的这个生活世界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找寻一个更好的生态生活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以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以及利科的解释学理论为支援背景,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马尔库塞、施密特以及福斯特对马克思早期《巴黎手稿》中生态哲学思想的解读为理论参照蓝本,深度耕犁了马克思早期的《巴黎手稿》,并将这一手稿文本和当下生活世界这一现实文本圆融,实现它们两者的视域融合,从而澄明了《巴黎手稿》语句的语词中蕴含的一个隐性的生态哲学理论——人与自然关系的三个阶段论:人对自然的依赖阶段,人与自然的异化阶段,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阶段。根据解释学理论,我们认为人与自然关系的三个阶段论是作为解读者的我们带着当下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生活世界的生态问题解读马克思早期的《巴黎手稿》,将我们的视域和手稿这一文本的视域融合后的结论。这一结论既是存在论角度的也是认识论角度的,它是作为此在的解读者解读马克思书写下来的手稿文本后发现的一个隐性理论。作为此在的解读者的参与使这一理论带上了此在言说的性质,《巴黎手稿》这一文本的参与又使这一理论带上了知识论的性质,因此,它是此在和《巴黎手稿》...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说明和研究难点
第一章 理解马克思早期的生态哲学思想
第一节 解释学中的理解
第二节 解释学支援背景下的《巴黎手稿》
第三节 圆融现实文本和手稿文本
第二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马克思早期生态哲学
第一节 马尔库塞的自然革命论
第二节 施密特的自然社会双向中介论
第三节 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学的发掘
第三章 人与自然关系的三个阶段
第一节 人对自然的依赖阶段
第二节 人与自然的异化阶段
第三节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阶段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马克思生态哲学[J]. 谢磊,周晓阳. 湖南社会科学. 2010(04)
[2]马克思生态思想基本特征及其指导意义[J]. 李东松,李京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3]“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探析[J]. 卜祥记. 哲学研究. 2010(04)
[4]马克思生态文明观的历史内涵与当代创新[J]. 邢有男. 学术交流. 2008(08)
[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思想[J]. 燕军,吴宁. 学习论坛. 2008(01)
[6]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J]. 李承宗.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7]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学论述[J]. 刘仁胜. 教学与研究. 2006(06)
[8]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创新与方法自觉[J]. 胡大平. 南京社会科学. 2003(04)
[9]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中的视角转换[J]. 俞吾金. 中国社会科学. 2003(02)
[10]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的解释——解释学方法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研究中的运用[J]. 杨学功.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3(01)
博士论文
[1]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 郭剑仁.武汉大学 2004
[2]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 解保军.黑龙江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536331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说明和研究难点
第一章 理解马克思早期的生态哲学思想
第一节 解释学中的理解
第二节 解释学支援背景下的《巴黎手稿》
第三节 圆融现实文本和手稿文本
第二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马克思早期生态哲学
第一节 马尔库塞的自然革命论
第二节 施密特的自然社会双向中介论
第三节 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学的发掘
第三章 人与自然关系的三个阶段
第一节 人对自然的依赖阶段
第二节 人与自然的异化阶段
第三节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阶段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马克思生态哲学[J]. 谢磊,周晓阳. 湖南社会科学. 2010(04)
[2]马克思生态思想基本特征及其指导意义[J]. 李东松,李京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3]“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探析[J]. 卜祥记. 哲学研究. 2010(04)
[4]马克思生态文明观的历史内涵与当代创新[J]. 邢有男. 学术交流. 2008(08)
[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思想[J]. 燕军,吴宁. 学习论坛. 2008(01)
[6]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J]. 李承宗.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7]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学论述[J]. 刘仁胜. 教学与研究. 2006(06)
[8]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创新与方法自觉[J]. 胡大平. 南京社会科学. 2003(04)
[9]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中的视角转换[J]. 俞吾金. 中国社会科学. 2003(02)
[10]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的解释——解释学方法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研究中的运用[J]. 杨学功.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3(01)
博士论文
[1]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 郭剑仁.武汉大学 2004
[2]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 解保军.黑龙江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536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536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