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早期探索及历史演进
发布时间:2017-05-11 19:03
本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早期探索及历史演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共产党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问题时积累的,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和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群众观不仅是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还是党探索执政规律的科学成果,作为党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群众观既具备科学性,能够正确的指导党的当前工作,同时还具备时代性,能够随着时代的要求而创新、发展。伟大的革命领袖马克思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重要来源。但是它山之石照搬照抄的移植到中国只会导致水土不服,土生土长的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承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最佳媒介。民本思想帮助共产党人吸收、消化和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并总结概括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观。研究中国共产党群众观就必须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逻辑,通过研究党的历史,本文将党的群众观分成多个阶段。首先,本文大胆地提出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早期探索的观点,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党的早期组织就开始领导人民群众开展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到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大革命结束,都还处在比较幼稚的阶段,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厘清各阶级的革命性是主要任务,所以在早期探索阶段,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其次,本文重点分析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历史演进过程,毛泽东群众观在土地革命时期得以形成,经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彻底成熟,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的智慧结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解决了如何用中国共产党革命的群众观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将革命的群众观升级为改革的群众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人和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改革给中国带来的新变化与时俱进,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党的群众观的理论内涵。最后,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更好地践行群众观是党面临的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难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存亡,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党的群众观一刻不能放松。中国梦是践行党的群众观的全新载体,全面深化改革是践行群众观的科学路径,反腐整风更是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观的关键。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群众观 早期探索 历史演进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5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选题背景8-9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1.2.1 研究目的9
- 1.2.2 研究意义9-10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2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1
- 1.3.3 分析和评价11-12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2-14
- 1.4.1 研究方法12
- 1.4.2 创新点12-14
-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内涵14-21
- 2.1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14-17
- 2.1.1 夏商周时期:民本思想的萌芽期14-15
- 2.1.2 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成熟期15-16
- 2.1.3 汉唐时期:民本思想的完善期16
- 2.1.4 宋明清时期:民本思想的总结期和升华期16-17
- 2.2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17-19
- 2.2.1 人民群众创造社会物质财富18
- 2.2.2 人民群众创造社会精神财富18-19
- 2.2.3 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变革19
- 2.3 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理论内涵19-21
- 2.3.1 人民群众的概述19-20
- 2.3.2 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内涵20-21
- 第三章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早期探索21-28
- 3.1 党的早期组织领导的群众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21-23
- 3.1.1 早期马克思主义的艰难传播22-23
- 3.1.2 党的早期组织建立和群众运动的开展23
- 3.2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群众运动和自身建设23-25
- 3.2.1 党成立初期领导下的群众运动24
- 3.2.2 党成立初期的自身建设24-25
- 3.3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实践的经验教训25-28
- 3.3.1 大革命时期党的群众实践25-26
- 3.3.2 国共合作的破裂给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教训26-28
- 第四章大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继续发展28-40
- 4.1 大革命后毛泽东群众观的逐步完善28-33
- 4.1.1 毛泽东群众观的发展阶段28-30
- 4.1.2 毛泽东群众观的主要内容30-33
- 4.2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丰富和发展33-40
- 4.2.1 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发展33-35
- 4.2.2 江泽民对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丰富35-37
- 4.2.3 胡锦涛对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丰富37-40
- 第五章 当前形势下党的群众观的创新与践行40-45
- 5.1 习近平的群众新理念40-42
- 5.1.1 习近平的“为官为民”新理念40-41
- 5.1.2 习近平的“为官清廉”新理念41-42
- 5.2 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观的践行42-45
- 5.2.1 实现中国梦是践行群众观的全新载体42
- 5.2.2 全面深化改革是践行群众观的科学路径42-43
- 5.2.3 反腐整风是践行群众观的关键43-45
- 结语与展望45-46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50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旭丽;;论增强群众意识增进群众感情[J];党史文苑;2014年20期
2 杨根乔;;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年08期
3 尹汉宁;;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J];红旗文稿;2014年17期
4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07年21期
5 冯国芳;;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思想政治教育变革[J];社会科学家;2014年09期
6 程少平;;亲和力 公信力 凝聚力 树牢群众观重在增强“三个力”[J];人民论坛;2014年30期
7 倪鑫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野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J];延边党校学报;2015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崔士鑫;[N];人民日报;2003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早期探索及历史演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7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57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