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01-20 07:1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原则。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结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本学位论文主要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来源出发,阐述了其科学内涵和主要哲学依据,探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间的相互关系,思考和分析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等问题。在新时期,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解决人们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问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达到社会和谐。本文是在大量占有相关材料情况下,运用理论联系实际、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分析与综合等研究方法。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思路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及内涵和哲学依据
第一节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来源
第三节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科学内涵
第四节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哲学依据
第二章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第一节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一致性
第二节 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重要内容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第三章 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及其思考
第一节 共同富裕思想实践过程的回溯性考察
第二节 共同富裕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现实性思考
第三节 共同富裕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前瞻性探索
第四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第一节 加快民生工程建设以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力量源泉
第二节 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多元保障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共同富裕[J]. 王宜萍. 商业研究. 2007(08)
[2]全面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J]. 李娟. 理论探索. 2007(04)
[3]共同富裕 共建和谐——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和发展[J]. 毕岚.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02)
[4]缩小贫富差距 构建和谐社会[J]. 定绍朋.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7(02)
[5]“走向共同富裕”的思考[J]. 汪才明,王文兵. 科学社会主义. 2007(01)
[6]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许新三.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7(01)
[7]发展慈善事业 建设和谐社会——专访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J]. 彦文. 财经界. 2006(11)
[8]共同富裕内涵的新解读及其实践意义[J]. 杨兴林. 新视野. 2006(05)
[9]关怀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J]. 张芳山,贺喜灿.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6(03)
[10]在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构建和谐社会[J]. 周荣.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6(03)
硕士论文
[1]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及其在新实践中的坚持与发展[D]. 曾庆玲.东北林业大学 2006
[2]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研究[D]. 王红军.武汉大学 2005
[3]关于共同富裕的几个理论问题[D]. 彭凌.南京师范大学 2002
[4]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研究[D]. 李宁.首都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598403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思路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及内涵和哲学依据
第一节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来源
第三节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科学内涵
第四节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哲学依据
第二章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第一节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一致性
第二节 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重要内容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第三章 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及其思考
第一节 共同富裕思想实践过程的回溯性考察
第二节 共同富裕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现实性思考
第三节 共同富裕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前瞻性探索
第四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第一节 加快民生工程建设以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力量源泉
第二节 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多元保障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共同富裕[J]. 王宜萍. 商业研究. 2007(08)
[2]全面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J]. 李娟. 理论探索. 2007(04)
[3]共同富裕 共建和谐——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和发展[J]. 毕岚.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02)
[4]缩小贫富差距 构建和谐社会[J]. 定绍朋.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7(02)
[5]“走向共同富裕”的思考[J]. 汪才明,王文兵. 科学社会主义. 2007(01)
[6]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许新三.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7(01)
[7]发展慈善事业 建设和谐社会——专访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J]. 彦文. 财经界. 2006(11)
[8]共同富裕内涵的新解读及其实践意义[J]. 杨兴林. 新视野. 2006(05)
[9]关怀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J]. 张芳山,贺喜灿.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6(03)
[10]在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构建和谐社会[J]. 周荣.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6(03)
硕士论文
[1]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及其在新实践中的坚持与发展[D]. 曾庆玲.东北林业大学 2006
[2]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研究[D]. 王红军.武汉大学 2005
[3]关于共同富裕的几个理论问题[D]. 彭凌.南京师范大学 2002
[4]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研究[D]. 李宁.首都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598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598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