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建构论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2-01-22 03:53
在马克思看来,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是人的类本质,因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同动物与自然的关系有着本质性差别。动物与自然界是消极被动的适应性关系,而人类则是通过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着自然界,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不断改变与生成的由人建构的关系。工业实践中,人类对自己与自然关系的错误建构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为规避工业文明的生态风险与挑战,我国进行了生态文明转向。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前提是重新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此,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建构思想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我们可以从观念建构、行为建构、技术-工具建构三个方面来重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文章来源】: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1(04)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实践建构与人和自然关系变迁
二、工业实践误构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异化
三、生态实践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一)观念建构
(二)行为建构
(三)技术-工具建构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反拨与超越[J]. 解保军.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9(02)
[2]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及其扬弃——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一个解读[J]. 贺善侃.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3]解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自然观[J]. 阮玉春.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09)
[4]当前生态危机的科技理性批判[J]. 薛勇民,张建辉.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7(02)
[5]马克思自然观中的生态哲学思想[J]. 陈凌霄.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6(10)
[6]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J]. 陈墀成,余玉湖. 科技创新导报. 2014(24)
[7]生态环境危机之根源分析[J]. 庄穆.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02)
[8]生态伦理与生态文明建设[J]. 程秀波. 中州学刊. 2003(04)
本文编号:3601505
【文章来源】: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1(04)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实践建构与人和自然关系变迁
二、工业实践误构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异化
三、生态实践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一)观念建构
(二)行为建构
(三)技术-工具建构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反拨与超越[J]. 解保军.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9(02)
[2]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及其扬弃——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一个解读[J]. 贺善侃.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3]解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自然观[J]. 阮玉春.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09)
[4]当前生态危机的科技理性批判[J]. 薛勇民,张建辉.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7(02)
[5]马克思自然观中的生态哲学思想[J]. 陈凌霄.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6(10)
[6]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J]. 陈墀成,余玉湖. 科技创新导报. 2014(24)
[7]生态环境危机之根源分析[J]. 庄穆.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02)
[8]生态伦理与生态文明建设[J]. 程秀波. 中州学刊. 2003(04)
本文编号:3601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01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