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治国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5 01:42
  中国共产党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自诞生伊始就担负起拯救国家于危亡、振兴民族于世界的历史重托。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置于历史的坐标中,广泛吸取古今中外的各种治国思想与理论,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形成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并对如何建设一个符合中国实际、体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三代领导集体在各自的治国实践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治国思想与治国风格,同时又保持了内在的一致性:中共三代领导集体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的指导思想,旗帜鲜明地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坚定走自己的路;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的基本出发点。中国共产党治国思想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理论总结,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发展潮流并日渐稳定成熟的经验概括,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治国思想财富。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把执政治国接力棒一代代传承,不断总结党执政治国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治国思想的渊源
    一、中国共产党治国思想的理论来源
        (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治国之道
        (三) 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治国思想的经验借鉴
        (一) 对中国历代王朝治国兴衰的经验借鉴
        (二)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治国成败的经验借鉴
        (三)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治国实践的经验借鉴
    三、中国共产党治国思想的实践基础
        (一) 中国共产党治国思想的初步形成和在局部地区的实践(1921-1949)
        (二) 中国共产党治国思想的基本形成及其在全国的实践(1949-1978)
        (三) 中国共产党治国思想的成熟与发展(1978——现在)
第二章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治国思想
    一、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
        (一) 治国理念的核心:政治治国、政策治国
        (二) 治国理念的形成根据
        (三) 治国理念的实践效果
    二、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治国目标
        (一) 治国目标指向: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 治国目标的形成条件
        (三) 治国目标的评价
    三、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治国方略
        (一) 政治上对人民民主与对敌人专政相结合
        (二) 经济上实行统供统销的计划经济
        (三) 文化上提出“双百”方针
        (四) 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五) 军事上执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现代化的国防政策
        (六) 在统一战线上坚持以服务政治为中心的两个联盟
    四、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治国特点
        (一) 重视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忽视生产力的发展
        (二) 重人治轻法治,偏重于政策治国
        (三) 在治国途径上重视群众运动,在封闭的状态下自力更生
        (四) 在治国风格上重理想轻现实,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第三章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治国思想
    一、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
        (一) 治国理念的核心:依法治国,制度治国
        (二) 治国理念的形成依据
        (三) 治国理念的实践效果
    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治国目标
        (一) 治国目标指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 治国目标的形成条件
        (三) 治国目标评价
    三、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治国方略
        (一)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二)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三) 精神文明是治国的精神动力
        (四) 精兵之路是治国的根本保障
        (五) 独立自主基础上的更加务实的和平外交政策
        (六) 在统一战线上坚持以服务经济为中心的两个联盟
    四、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治国特点
        (一) 在治国思想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
        (二) 在治国方式上,实现了由人治向法制的转变
        (三) 在治国途径上,实行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
        (四) 在治国风格上,灵活务实
第四章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治国思想
    一、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
        (一) 治国理念的核心: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二) 治国理念的形成依据
        (三) 治国理念的实践效果
    二、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治国目标
        (一) 治国目标指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 治国目标的形成条件
        (三) 治国目标评价
    三、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治国方略
        (一)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二)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四)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全面提升军队的综合素质
        (五) 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和平发展
        (六)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四、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治国特点
        (一) 在治国思想上以人为本,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二) 在治国方式上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三) 在治国途径上以稳定求发展,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 在治国风格上表现为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与和谐发展的科学态度之间的辩证统一
    五、党的治国思想的当代新发展
        (一) 治国理念的新境界
        (二) 治国目标的新高度
        (三) 治国方略的新理念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经验
    一、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二、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的政策基石
    三、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执政治国的基本出发点
    四、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的可靠保证
    五、科学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最高境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视阈中的公民教育[J]. 陈媛.  学术论坛. 2006(12)
[2]关于以人为本的思考[J]. 吕世荣.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3]儒家和谐治理观与国家治理的制度化——从制度文明视角扬弃传统和谐治理观[J]. 田广清.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03)
[4]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J]. 田克勤.  东北师大学报. 2006(01)
[5]毛泽东确立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与民主政治建设[J]. 梁柱.  党的文献. 2003(01)
[6]贯彻“以德治国”方略 发扬中华优秀道德传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弘扬中华美德的思想[J]. 华曦.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2(05)
[7]以德治国古今谈[J]. 许振红.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2(02)
[8]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J]. 吴毅.  桂海论丛. 2001(05)
[9]雅科夫列夫其人和他对苏联解体所起的作用[J]. 张捷.  当代思潮. 1996(05)
[10]简论邓小平同志的依法治国思想[J]. 杜耀富.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S2)



本文编号:3625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25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4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