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
发布时间:2022-02-15 08:50
邓小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大地又面向世界,正视国情又放眼未来,根据中国和世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新情况,第一次系统而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形成了科学的社会主义观。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特征和社会主义模式。它的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1) 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新发展,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到了新的科学水平;(2) 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3) 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的理论创新本身,弘扬了马克思主义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4) 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是中国社会主义命运之根本。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形成的条件
(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形成的思想源头
(二) 对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是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依据
(三)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依据
(四) 当代世界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是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二、 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的基本内容
(一) 传统社会主义观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
(二) 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
三、 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的意义
(一) 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新发展,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二) 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三) 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的理论创新本身,弘扬了马克思主义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四) 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是中国社会主义命运之根本所在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南方谈话”到“七一讲话”: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2(01)
[2]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新的突破性发展[J]. 唐纯良,刘焕明. 中共党史研究. 2001(04)
[3]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J]. 喻新安. 中州学刊. 2000(01)
[4]邓小平现代社会主义观初探[J]. 潘尔春. 毛泽东思想研究. 1999(04)
[5]论邓小平的新社会主义观[J]. 贾云泉. 社会科学战线. 1999(03)
[6]邓小平为何重提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兼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J]. 肖厚智,于文俊. 社会主义研究. 1999(01)
[7]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体会[J]. 宋世昌. 政法论坛. 1997(01)
[8]邓小平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重大突破[J]. 郑德荣,张亚斌. 东北师大学报. 1996(05)
本文编号:3626325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形成的条件
(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形成的思想源头
(二) 对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是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依据
(三)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依据
(四) 当代世界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是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二、 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的基本内容
(一) 传统社会主义观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
(二) 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
三、 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的意义
(一) 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新发展,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二) 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三) 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的理论创新本身,弘扬了马克思主义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四) 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是中国社会主义命运之根本所在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南方谈话”到“七一讲话”: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2(01)
[2]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新的突破性发展[J]. 唐纯良,刘焕明. 中共党史研究. 2001(04)
[3]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J]. 喻新安. 中州学刊. 2000(01)
[4]邓小平现代社会主义观初探[J]. 潘尔春. 毛泽东思想研究. 1999(04)
[5]论邓小平的新社会主义观[J]. 贾云泉. 社会科学战线. 1999(03)
[6]邓小平为何重提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兼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J]. 肖厚智,于文俊. 社会主义研究. 1999(01)
[7]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体会[J]. 宋世昌. 政法论坛. 1997(01)
[8]邓小平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重大突破[J]. 郑德荣,张亚斌. 东北师大学报. 1996(05)
本文编号:3626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26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