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23 16:19
  市民社会概念是马克思理论发展中的重要线索,但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对这一概念笼统地使用而较少作出区分,更缺乏对其历史内涵及其演变进行深入思考。本文将通过研究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与黑格尔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异同、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为何是具体化的过程、以及这一概念内涵转变的历史原因等问题,以表明马克思哲学是立足于现实世界发展的历史内涵逻辑,而面向现实的批判性是其理论最深刻的品质。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在根本上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继承,渊源于以弗格森、斯密为代表的经济社会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这点和古代市民社会概念具有质的不同。古代市民社会是伦理实体占据主要地位、以政治生活为主导的共同体形态。而近代市民社会概念则可以分为两个谱系:前者是以霍布斯、洛克、康德等人为代表,强调市民社会的政治和道德属性的谱系;后者是以弗格森、斯密等人为代表,强调市民社会的经济属性的谱系。黑格尔综合德国观念论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明确指出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分裂,并提出以国家伦理精神解决市民社会的矛盾。这些为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提供了基础。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是以现实历史为基础的具体化过程。马克思肯定黑格尔正确地指...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写作目的
        1.1.1 研究缘起
        1.1.2 写作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背景
    2.1 古代的市民社会概念
        2.1.1 亚里士多德的国家共同体
        2.1.2 西塞罗的文明政治共同体
        2.1.3 中世纪的国家政治共同体
    2.2 近代西方的市民社会概念
        2.2.1 以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政治的市民社会概念
        2.2.2 以弗格森、斯密为代表的经济的市民社会概念
第3章 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确立过程
    3.1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
        3.1.1 黑格尔对以往市民社会概念的认识
        3.1.2 黑格尔市民社会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3.1.3 黑格尔哲学中的三个维度
    3.2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学说的批判与继承
        3.2.1 借助费尔巴哈主谓颠倒原则对黑格尔的批判
        3.2.2 国家与市民社会对立的思维窠臼
    3.3 对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分析
        3.3.1 应然与实然的矛盾
        3.3.2 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
        3.3.3 人的解放和无产阶级概念的提出
    3.4 市民社会概念的具体化
        3.4.1 分工和交往的体系
        3.4.2 对市民社会中劳动的分析
第4章 批判理论的视角转换
    4.1 从市民社会概念扬弃为资本主义概念的历史背景
        4.1.1 从一般劳动分工到资本主义劳动分工
        4.1.2 从劳动所得的私有制到剥削劳动的私有制
    4.2 从商品到货币再到资本的逻辑上升
    4.3 从市民社会概念到资本主义社会概念进展的逻辑方法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647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47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4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