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25 19:02
本文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总体上的逻辑脉络是:首先是要阐明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思想来源——中国古代文明中蕴含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及从国外吸收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马恩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西方现代可持续发展观)——及现实根据;其次是论述中国共产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及发展的过程,主要以不同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的思想——毛泽东、周恩来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思想中包含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按照纵向的时间序列展开论述;然后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涵义的剖析建立起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相对成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容展开进一步的框架性研究,此时的研究主要沿着横向的脉络即可持续发展思想理论框架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铺开,将这三方面的内容作为研究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思想内容的三个维度,作为构建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系统的框架的基点。最后要研究的是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我国社会现代及长远发展的影响。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文目录
英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和现实根据
2.1 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
2.1.1 中国古代文明中蕴含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1.2 中国共产党从国外吸收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2 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现实根据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1 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3.1.1 毛泽东、周恩来思想中蕴含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3.1.2 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3.2 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
3.2.1 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3.2.2 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
4.1 从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构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论框架
4.2 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论内容
4.2.1 中国共产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2.2 中国共产党目前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
4.2.2.1 中国共产党目前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内容
4.2.2.2 中国共产党目前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内容
4.2.2.3 中国共产党目前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内容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实施及其意义
5.1 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实施的简要概述
5.2 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胡锦涛. 中国人大. 2007(20)
[2]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的第四乐章[J]. 傅治平.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3)
[3]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意蕴[J]. 罗浩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4]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J]. 韦生彬. 安徽农业科学. 2007(24)
[5]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J]. 侯君舒. 前线. 2007(03)
[6]生态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J]. 张学书. 理论参考. 2006(12)
[7]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J]. 李良美. 理论参考. 2006(12)
[8]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J]. 李良美. 理论参考. 2006 (12)
[9]生态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J]. 张学书. 理论参考. 2006 (12)
[10]论江泽民同志的可持续发展思想[J]. 闫杰.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6(05)
本文编号:3648166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文目录
英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和现实根据
2.1 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
2.1.1 中国古代文明中蕴含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1.2 中国共产党从国外吸收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2 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现实根据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1 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3.1.1 毛泽东、周恩来思想中蕴含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3.1.2 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3.2 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
3.2.1 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3.2.2 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
4.1 从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构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论框架
4.2 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论内容
4.2.1 中国共产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2.2 中国共产党目前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
4.2.2.1 中国共产党目前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内容
4.2.2.2 中国共产党目前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内容
4.2.2.3 中国共产党目前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内容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实施及其意义
5.1 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实施的简要概述
5.2 中国共产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胡锦涛. 中国人大. 2007(20)
[2]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的第四乐章[J]. 傅治平.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3)
[3]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意蕴[J]. 罗浩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4]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J]. 韦生彬. 安徽农业科学. 2007(24)
[5]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J]. 侯君舒. 前线. 2007(03)
[6]生态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J]. 张学书. 理论参考. 2006(12)
[7]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J]. 李良美. 理论参考. 2006(12)
[8]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J]. 李良美. 理论参考. 2006 (12)
[9]生态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J]. 张学书. 理论参考. 2006 (12)
[10]论江泽民同志的可持续发展思想[J]. 闫杰.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6(05)
本文编号:3648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48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