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由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2 12:32
自由是人类一直以来追求的社会状态,也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终极关怀。纵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生,无论是从事理论研究还是革命实践,都是把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发展作为自己的根本价值目标。但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由于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对人们思想的长期束缚,一直都未形成科学的自由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实践观,创立了唯物史观。以此为指导,他们把自由的实现建立在高度的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认为自由是旧式分工的消除,它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并且把自由看成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自由,而不仅仅是一部分人的自由,只有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把自由当作是共产主义社会所具有的根本的特征。从此,人类对自由终于有了科学的认识。《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系统论述唯物史观的一篇著作,并且首次提出了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概念,因此它也是科学的实践观的代表作。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由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自由思想。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概述,主要论述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包含的主要内容;第二章主要论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自由思想的主要内涵,通过分...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目的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概述
第一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背景
一、实践的需要
二、理论的需要
第二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自由思想形成发展的重要节点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二、科学的实践观
三、矛盾分析法
第二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自由思想的内容
第一节 自由与生产力
一、自由与生产力的发展
二、自由与“非人的东西”
第二节 自由与分工
一、个人隶属于阶级对自由的制约
二、非自愿性分工限制了个人才能的自由发挥
第三节 自由与国家
一、自由与共同体
二、对偶然性的支配
第四节 自由与未来共产主义
一、共产主义的实现立足于“现实的个人”
二、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现实的运动”
第三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自由思想的当代意义
第一节 理论意义
一、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解
二、深化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解
第二节 实践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为指导
二、自由的实现需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信仰共产主义
三、共产主义道路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路
四、把坚持马克思自由思想与发展马克思自由思想统一起来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由: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J]. 高惠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2]浅析马克思自由思想的三个维度[J]. 张艺艺. 今日中国论坛. 2013(07)
[3]论马克思的自由观[J]. 张茂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4]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J]. 史为磊.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3(04)
[5]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视角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J]. 李玉洁.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3(02)
[6]论马克思自由观的三个核心范畴——马克思自由观研究之二[J]. 张三元.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2)
[7]马克思自由观的社会历史维度[J]. 王利军. 前沿. 2012(17)
[8]马克思自由思想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潘宁,邓倩. 理论学刊. 2012(05)
[9]“现实的个人”的自由——《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由思想探析[J]. 陈飞. 科学社会主义. 2012(02)
[10]论马克思关于自由的三种形态——马克思自由观研究之一[J]. 张三元. 学术界. 2012(01)
本文编号:3668528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目的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概述
第一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背景
一、实践的需要
二、理论的需要
第二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自由思想形成发展的重要节点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二、科学的实践观
三、矛盾分析法
第二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自由思想的内容
第一节 自由与生产力
一、自由与生产力的发展
二、自由与“非人的东西”
第二节 自由与分工
一、个人隶属于阶级对自由的制约
二、非自愿性分工限制了个人才能的自由发挥
第三节 自由与国家
一、自由与共同体
二、对偶然性的支配
第四节 自由与未来共产主义
一、共产主义的实现立足于“现实的个人”
二、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现实的运动”
第三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自由思想的当代意义
第一节 理论意义
一、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解
二、深化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解
第二节 实践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为指导
二、自由的实现需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信仰共产主义
三、共产主义道路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路
四、把坚持马克思自由思想与发展马克思自由思想统一起来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由: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J]. 高惠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2]浅析马克思自由思想的三个维度[J]. 张艺艺. 今日中国论坛. 2013(07)
[3]论马克思的自由观[J]. 张茂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4]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J]. 史为磊.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3(04)
[5]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视角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J]. 李玉洁.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3(02)
[6]论马克思自由观的三个核心范畴——马克思自由观研究之二[J]. 张三元.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2)
[7]马克思自由观的社会历史维度[J]. 王利军. 前沿. 2012(17)
[8]马克思自由思想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潘宁,邓倩. 理论学刊. 2012(05)
[9]“现实的个人”的自由——《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由思想探析[J]. 陈飞. 科学社会主义. 2012(02)
[10]论马克思关于自由的三种形态——马克思自由观研究之一[J]. 张三元. 学术界. 2012(01)
本文编号:3668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68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