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研究进展——基于中国学者研究的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22-10-09 20:44
  马克思"国家—社会"关系理论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学者们较为一致的观点是,这一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国家源自社会、国家脱离并凌驾于社会之上、国家逐步向社会复归,但在具体问题的展开上又呈现出不同的研究视角。学界普遍认为,这一理论对我国的公民社会建设、"强国家—强社会"状态的实现以及治理与善治方面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整体研究的力度还有待提高,有意无意地"撇开"恩格斯的相关论述,有借"市民社会"概念解释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倾向,较少谈及中国共产党在建设"强国家-强社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国内学者对马克思“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研究的主要观点
    1.“国家—社会”关系发展的初始状态
    2.“国家—社会”关系发展的“过渡状态”:国家脱离社会并日益凌驾于社会之上
    3.“国家—社会”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家向社会回归
    4. 马克思“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研究的延伸
二、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 相关学术观点的争论
    2. 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现代国家到社会共和国:卡尔·马克思的国家理论[J]. 汪仕凯.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8(05)
[2]从国家到市民社会——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想转向[J]. 程广云.  哲学研究. 2018(02)
[3]青年马克思开启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另一把钥匙——窥探《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卢梭镜像[J]. 骆夷,孟偲.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4]从政治国家批判到市民社会批判——《论犹太人问题》与马克思早期的思想转变[J]. 李彬彬.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5]马克思“国家-社会”关系理论及其对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启示[J]. 张雪梅.  理论导刊. 2016(09)
[6]马克思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解构与重构[J]. 常明杰.  科学社会主义. 2015(06)
[7]推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核心和关键——基于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分析[J]. 郭强.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5(04)
[8]马克思视野下“国家—社会”关系理论与中国现代社会治理创新[J]. 段妍.  理论探讨. 2015(03)
[9]马克思主义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及其启示[J]. 贾建芳.  社会主义研究. 2014(04)
[10]马克思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及其价值[J]. 梁同波,万晟.  人民论坛. 2013(35)



本文编号:3689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689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f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