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观及其现实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8 06:27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原则,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和核心要素,是对其前的哲学的形而上学的思辨的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思想的来源不是概念的演绎推理,而是人的现实的生产和生活世界,其目的是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的解放。因此,马克思实践哲学视域下的世界是现实的属人的世界。同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对马克思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根本理论工具,是新时代背景下,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我国当前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的有效理论助力,是全球人民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世界的重要指导思想。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研究现状
    四、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实践观的历史背景及理论渊源
    第一节 马克思实践观的历史背景
        一、工业革命的催生
        二、工人的异化劳动现状
    第二节 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论渊源
        一、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基础
        二、康德实践概念的奠基
        三、对黑格尔实践概念的吸收
        四、对费尔巴哈实践观的继承
第二章 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过程与理论内蕴
    第一节 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过程
        一、马克思实践观的孕育
        二、马克思实践观的创立
        三、马克思实践观的深化
    第二节 马克思实践观的本质内涵
        一、实践的世界观
        二、实践的人生观
        三、实践的真理观
    第三节 马克思实践观的目标维度
        一、对异化劳动的批判
        二、对实践主体的新认识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指向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马克思实践观的哲学价值
        一、实践观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
        二、从马克思实践观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中介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中国化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国化的早期历程
        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深化进程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现实意义
        一、实践意义上的世界观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践的共同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何为实践哲学?——对亚里士多德的回溯与超越[J]. 丁立群.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7(02)
[2]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J]. 赵成.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3]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创新与发展[J]. 赵成.  党政干部学刊. 2014(03)
[4]探寻马克思的当代意义[J]. 俞吾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4(01)
[5]马克思哲学中两种逻辑间的张力及一种可能的解决方式[J]. 王南湜.  学习与探索. 2013(11)
[6]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现实实践性探析[J]. 杨周相.  柳州师专学报. 2013(04)
[7]如何理解并阐释马克思的哲学观(上)[J]. 俞吾金.  江海学刊. 2013(04)
[8]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及其理论形态[J]. 阎孟伟.  哲学研究. 2012(03)
[9]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本真涵义与变质形态——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说起[J]. 丁立群.  哲学动态. 2012(01)
[10]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解读[J]. 李志远.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0(05)



本文编号:3713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713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1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