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拉姆毛泽东早期思想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2-12-11 04:22
  引言部分回顾了论文“施拉姆毛泽东早期思想研究述评”的选题的基本思路,并且对研究的参考文本、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做了简要说明。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施拉姆的基本情况,包括施拉姆的生平、著作和思想以及国内有关施拉姆专著和文章的翻译情况,与此同时,笔者还对国内研究施拉姆的相关情况作了简要的梳理,不仅概括了国内研究施拉姆的专著和论文情况,而且还特别指出国内研究施拉姆毛泽东早期思想研究的空白状况,从而引出论文的主体部分。 论文第一部分,笔者认为,施拉姆将毛泽东早期思想归纳为五个主要方面,即民族主义、尚武精神、崇尚意志、反传统和“天然的列宁主义”。在此基础上,笔者力图从多元视角、历史背景与客观现实的二重维度以及“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双向线索三个方面概括施拉姆毛泽东早期思想研究的基本特征,并对其视角、方法和文本工作进行总体的反思与评价。 论文第二部分,笔者认为,施拉姆主要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近代改良主义文化以及杨昌济的新儒家文化这四个方面来考察毛泽东早期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并指出毛泽东早期思想在语言风格和出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直接态度上反映出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绪论
    (一) 施拉姆的基本情况简介
        1.施拉姆的生平、著作和思想
        2.国内有关施拉姆专著和文章的翻译情况
    (二) 国内研究施拉姆的相关情况
        1.国内研究施拉姆的专著和论文情况
        2.国内研究施拉姆毛泽东早期思想研究的情况
一、施拉姆毛泽东早期思想研究综述
    (一) 施拉姆论毛泽东早期思想
        1.民族主义
        2.反传统
        3.尚武精神
        4.崇尚意志
        5.天然的列宁主义
    (二) 施拉姆毛泽东早期思想研究的基本特征
        1.以多元的视角绘制整体图景
        2.以历史背景与客观现实二重维度找寻深层来源
        3.以"连续性"和"非连续性"双向线索展开历史意义
    (三) 反思与评价
        1.中国视角的利与弊
        2.历史主义研究方法的优与劣
        3.文本工作的是与非
二、施拉姆论毛泽东早期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 施拉姆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毛泽东早期思想的影响
        1.儒家文化
        2.佛教文化
        3.近代的改良主义文化
        4.杨昌济的新儒家文化
    (二) 施拉姆论毛泽东早期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特性
        1.语言风格和出处
        2.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3.直接态度
    (三) 施拉姆毛泽东早期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基本特征
        1.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主义结合起来探讨
        2.注重中国成分和马克思主义成分的归纳比照
        3.在中西文化交汇中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因素
    (四) 反思与评价
        1.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
        2.西方人的"中国视角"
        3.还原主义的认识方法
三、施拉姆论毛泽东早期思想与西方社会思潮
    (一) 施拉姆论西方社会思潮对于毛泽东早期思想的影响
        1.无政府主义
        2.民粹主义
        3.实用主义
        4.个人主义
    (二) 施拉姆毛泽东早期思想与西方社会思潮研究的基本特征
        1.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2.民族主义的有意"安排"
        3.作为西方社会思潮的马克思主义
    (三) 反思与评价
        1.承认西方社会思潮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2.分清毛泽东转向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变化
        3.注意毛泽东接受西方社会思潮的缘由和途径
        4.揭示毛泽东受西方社会思潮影响的各个视角
四、施拉姆论毛泽东早期思想与马克思主义
    (一) 施拉姆论毛泽东早期思想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
        1.毛泽东早期思想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的联系
        2.毛泽东早期思想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的区别
    (二) 施拉姆论毛泽东早期思想与列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1."天然的列宁主义"
        2."毛泽东并不仅仅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更是一个马列主义者"
        3."中国性"与"列宁主义性"的结合
    (三) 施拉姆眼中的毛泽东早期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相结合
    (四) 反思与评价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准备阶段"
        2.比较研究法
        3.失衡的"中国性"
五、一个简短的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施拉姆关于毛泽东早期思想的研究[J]. 王朴.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2]国外学者论毛泽东与民粹主义[J]. 尚庆飞,王兵.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3]国内外几部“毛泽东传”的叙事特征及立传逻辑论析[J]. 王芳.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4]国外学者关于毛泽东与近代西方思潮的比较研究[J]. 尚庆飞,王兵.  现代哲学. 2009(02)
[5]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综述[J]. 王延平.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
[6]毛泽东及其思想肖像的异域勾画——评《国外毛泽东学研究》[J]. 王兵.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7]施拉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黄志高.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8]国外毛泽东思想与列宁主义关系研究评析[J]. 胡运锋.  高校社科动态. 2008(04)
[9]国外毛泽东思想与列宁主义关系研究评析[J]. 胡运锋.  高校社科动态. 2008 (04)
[10]短暂的启蒙与深刻的印痕——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与毛泽东的心路历程[J]. 尚庆飞.  现代哲学. 2008(02)

硕士论文
[1]施拉姆毛泽东思想研究之研究[D]. 路振华.山东大学 2010
[2]施拉姆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方法评析[D]. 祝俊峰.陕西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718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718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8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