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发展观及其现实启迪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7 14:39
毛泽东发展观是毛泽东对经济社会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源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传统发展思想的辩证扬弃和对现实发展实践的总结与思考。在其发展观中,毛泽东主要分析和探讨了社会发展的意义、发展的主体、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战略、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和速度等一系列问题。毛泽东发展观并不是对前人已有成果的简单套用,也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断,在现实发展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发展观具有科学性、求实性、创新性和民族性等特点。正是有了这些特点,使得毛泽东发展观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发展观、客观地理解和把握毛泽发展观,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尤其是在大力提倡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毛泽东发展观为我们如何实现科学发展提供非常有益的启示,即:增强发展意识,提升谋求发展的自觉性;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民的发展主体地位;深化社会改革,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不断提升发展质量。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课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理论研究综述
四、相关概念界定
五、课题研究方法
第一章 毛泽东发展观溯源
第一节 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节 源于对中国传统发展思想的辩证扬弃
第三节 源于对现实发展实践的总结与思考
第二章 毛泽东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关于发展意义的思想
第二节 关于发展主体的观点
第三节 关于发展动力的论述
第四节 关于发展战略的思考
第五节 关于发展的过程的探索
第三章 毛泽东发展观的特点
第一节 毛泽东发展观具有科学性
第二节 毛泽东发展观具有求实性
第三节 毛泽东发展观具有创新性
第四节 毛泽东发展观具有民族性
第四章 毛泽东发展观的现实启迪
第一节 增强发展意识,提升谋求发展的自觉性
第二节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民的发展主体地位
第三节 深化社会改革,增强发展动力
第四节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升发展质量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新中国毛泽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J]. 郭海清. 求实. 2007(10)
[2]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理论的创新和发展[J]. 宋天松,淳悦峻.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7(04)
[3]党的三代领导人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探索[J]. 顾土东. 法制与社会. 2007(07)
[4]论邓小平发展观的理论贡献[J]. 张健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S1)
[5]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发展观的演进[J]. 张多来,黄秋生.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2)
[6]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及其在新世纪的理论升华[J]. 庄福龄. 教学与研究. 2007(01)
[7]论毛泽东的发展观[J]. 薛安泰. 理论学刊. 2007(01)
[8]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略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发展观上的与时俱进与一脉相承[J]. 黄辉.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07(01)
[9]毛泽东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源头[J]. 张秀荣.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6(05)
[10]论中共三代领导人社会发展思想的共性[J]. 靳义亭.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本文编号:3720108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课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理论研究综述
四、相关概念界定
五、课题研究方法
第一章 毛泽东发展观溯源
第一节 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节 源于对中国传统发展思想的辩证扬弃
第三节 源于对现实发展实践的总结与思考
第二章 毛泽东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关于发展意义的思想
第二节 关于发展主体的观点
第三节 关于发展动力的论述
第四节 关于发展战略的思考
第五节 关于发展的过程的探索
第三章 毛泽东发展观的特点
第一节 毛泽东发展观具有科学性
第二节 毛泽东发展观具有求实性
第三节 毛泽东发展观具有创新性
第四节 毛泽东发展观具有民族性
第四章 毛泽东发展观的现实启迪
第一节 增强发展意识,提升谋求发展的自觉性
第二节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民的发展主体地位
第三节 深化社会改革,增强发展动力
第四节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升发展质量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新中国毛泽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J]. 郭海清. 求实. 2007(10)
[2]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理论的创新和发展[J]. 宋天松,淳悦峻.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7(04)
[3]党的三代领导人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探索[J]. 顾土东. 法制与社会. 2007(07)
[4]论邓小平发展观的理论贡献[J]. 张健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S1)
[5]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发展观的演进[J]. 张多来,黄秋生.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2)
[6]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及其在新世纪的理论升华[J]. 庄福龄. 教学与研究. 2007(01)
[7]论毛泽东的发展观[J]. 薛安泰. 理论学刊. 2007(01)
[8]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略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发展观上的与时俱进与一脉相承[J]. 黄辉.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07(01)
[9]毛泽东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源头[J]. 张秀荣.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6(05)
[10]论中共三代领导人社会发展思想的共性[J]. 靳义亭.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本文编号:3720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720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