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形成中的“赫斯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6 17:20
  赫斯作为最早将社会主义思想引进德国的哲学家,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也正是在与赫斯的对话、批判和否定性关系中逐渐科学化的。对二者之间共产主义思想关系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更细致地考察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轨迹和脉络。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为切入口,通过分析赫斯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形成不同阶段的影响和马克思对赫斯共产主义思想的批判与超越,全面分析赫斯和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关系。首先分析赫斯在马克思关注、接受到最终创建科学共产主义思想过程中的影响;其次分析马克思在接受赫斯影响的过程中从四个角度对其的批判和超越,即从科学共产主义立场批判以赫斯为代表的“真正社会主义”、从“现实的人”出发超越“抽象假定的人”、从“唯物史观”立场超越“唯心史观”和从“劳动辩证法”超越“形而上学方法”,以期全面了解马克思在新地基上建立起来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科学内涵”;最后,在第一、二章的基础,对“赫斯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关系”的争论作出回应以及进一步的探讨,理清赫斯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关系,加深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形成过程中“赫斯因素”的认识。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解决
第1章 赫斯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形成的影响
    1.1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路径概述
    1.2 赫斯:马克思关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问题的诱因
        1.2.1 赫斯:马克思直接接触的第一位社会主义者
        1.2.2 赫斯的文章直接导致马克思首次评论共产主义问题
        1.2.3 马克思参与赫斯的科伦社团讨论间接促使马克思转向共产主义
    1.3 赫斯:马克思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中介人
        1.3.1 哲学和社会主义的结合
        1.3.2 “类”概念和“社会主义”的结合
    1.4 赫斯:马克思建立“科学共产主义”的启发者
        1.4.1 从“社会主义是最高的科学”到“科学社会主义”
        1.4.2 从“私有财产批判”到“私有财产的扬弃”
        1.4.3 从“自由活动”到“作为自主活动的劳动”
        1.4.4 从“自由共同体”到“自由人联合体”
第2章 马克思对赫斯共产主义思想的批判与超越
    2.1 从“科学共产主义”立场批判“真正社会主义”
        2.1.1 对“真正社会主义”的批判
        2.1.2 对“真正社会主义”的超越与“科学共产主义”的生成
    2.2 从“现实的人”出发超越“抽象的人”的假定
        2.2.1 “抽象的人”的解放与“现实与之相适应的共产主义终极理想”
        2.2.2 “现实的人”的解放与“消灭现存不合理状况的现实运动”
    2.3 从“唯物史观”的立场来超越赫斯的“唯心史观”
        2.3.1 以“唯心史观”为立足点建构的共产主义
        2.3.2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超越赫斯的“唯心史观”
    2.4 立足“劳动辩证法”批判赫斯的“形而上学方法”
        2.4.1 赫斯:阉割社会主义的“形而上学体系”
        2.4.2 马克思:生成共产主义的“劳动辩证法”
第3章 对“赫斯和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关系”争论的回应及进一步探讨
    3.1 回应“赫斯和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有无关系”的争论
        3.1.1 “赫斯和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有无关系”的争论
        3.1.2 回应“赫斯和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有无关系”的争论
    3.2 回应“赫斯与马克思共产主义有何关系”的争论
        3.2.1 回应“赫斯早期‘哲学共产主义’和马克思的关系”的争论
        3.2.2 回应“赫斯中期‘真正社会主义’和马克思的关系”的争论
        3.2.3 探讨“赫斯晚期‘马克思主义阶段’和马克思的关系”
    3.3 评价“赫斯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7363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7363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1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