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2-08 11:04
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唯物史观的本质内涵、根本思想和根本政治立场。从理论上看,探讨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有利于我们战胜形形色色的错误历史观,更好地继承和延续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为中国化的人民主体思想提供坚实的科学理论依据。从实践上看,全面深刻理解把握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为新时代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明确了根本方向。全文内容主要由绪论和三部分正文构成。绪论部分包括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正文第一部分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梳理了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演进;正文第二部分阐述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核心内容,人民是经济主体、政治主体、文化主体;正文第三部分是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是科学的思想,具有丰富的方法论意蕴,具体表现为坚持实践性与理论性的辩证统一、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党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等四个方面;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中国化的人民主体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行动指南,是抵制英雄史观和各种错误思潮的科学思想武器,践行中国化的人民主体思想,为新时代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指明了...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现实意义
2.理论意义
(三)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1.视角创新
2.综合创新
3.应用创新
一、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演进
(一)历史逻辑
1.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开端
2.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形成
3.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发展
(二)理论逻辑
1.“现实的个人”是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起点
2.劳动是人民主体思想的实践中介
3.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民主体思想的最高目标
(三)实践逻辑
1.无产阶级运动是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形成的客观实践基础
2.马克思投身革命实践是其人民主体思想形成的直接实践基础
二、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人民是经济主体
1.传统国民经济学理论的观点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观点
(二)人民是政治主体
1.黑格尔唯心史观下的国家观
2.马克思唯物史观下的国家观
(三)人民是文化主体
1.“绝对精神”下的文化主体
2.唯物史观下的文化主体
三、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人民主体思想的方法论意蕴
1.实践性与理论性的辩证统一
2.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
3.真理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
4.党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
(二)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实践价值
1.中国化的人民主体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行动指南
2.中国化的人民主体思想是抵制英雄史观和各种错误思潮的科学思想武器
3.践行中国化的人民主体思想为新时代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指明了价值标准
4.践行中国化的人民主体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37890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现实意义
2.理论意义
(三)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1.视角创新
2.综合创新
3.应用创新
一、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演进
(一)历史逻辑
1.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开端
2.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形成
3.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发展
(二)理论逻辑
1.“现实的个人”是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起点
2.劳动是人民主体思想的实践中介
3.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民主体思想的最高目标
(三)实践逻辑
1.无产阶级运动是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形成的客观实践基础
2.马克思投身革命实践是其人民主体思想形成的直接实践基础
二、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人民是经济主体
1.传统国民经济学理论的观点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观点
(二)人民是政治主体
1.黑格尔唯心史观下的国家观
2.马克思唯物史观下的国家观
(三)人民是文化主体
1.“绝对精神”下的文化主体
2.唯物史观下的文化主体
三、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人民主体思想的方法论意蕴
1.实践性与理论性的辩证统一
2.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
3.真理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
4.党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
(二)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实践价值
1.中国化的人民主体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行动指南
2.中国化的人民主体思想是抵制英雄史观和各种错误思潮的科学思想武器
3.践行中国化的人民主体思想为新时代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指明了价值标准
4.践行中国化的人民主体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37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737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