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自由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14:17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自由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至今,自由问题始终是哲学界探索的问题之一,哲学家对自由的解读可谓是众说纷纭,但是许多哲学家对自由的认知都被束缚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的限制下,无法把握自由的真谛。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前人自由观的理论成果。以现实中的人为出发点,将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看作自由实现的根本途径,自由的实现归宿是自由王国。论文通过对马克思自由观的历史形成过程、科学内涵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产生的现实意义进行客观分析和阐述,旨在区分马克思自由思想和西方自由主义之间的不同,帮助人们更科学、客观地认识马克思自由观,以期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指导作用。本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从古希腊神话开始到西方近代哲学,西方哲学界从不同的维度对自由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并依次对他们的理论局限性进行分析。第二部分通过分析马克思在不同时期的著作来阐述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变化过程。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发展经历了由学生时代的道德自由过渡到理性自由的萌芽时期,再由理性主义自由观过渡到唯物主义自由的初步形成时期,再到唯物主义自由转变为共产主义自由的成熟完善时期,他的自由思想经历了多个发展变化过程。在这其中,康德、黑格尔、费希特、费尔巴哈等著名哲学家的自由思想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第三部分对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蕴含进行分析来凸显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独造性、科学性和现实性。自由的主体是现实中的人,自由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类通过认识并遵从客观必然性,通过劳动实践活动不断扬弃资本主义异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的状态,自由就逐步实现了。第四部分从我国当代政治、经济、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维度来分析马克思自由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马克思自由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为我国改革建设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 自由 实践活动 劳动异化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
【目录】:
  • 摘要9-10
  • Abstract10-12
  • 引言12-22
  • 一、研究缘由13
  • 二、研究的意义13-14
  • (一)理论意义13-14
  • (二)现实意义14
  • 三、文献综述14-20
  • (一)国外研究14-16
  • (二)国内研究16-20
  • 四、研究方法20-21
  • (一)文献研究法20
  • (二)比较分析法20
  • (三)逻辑和历史相结合的方法20-21
  •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21-22
  • (一)研究重点21
  • (二)研究难点21
  • (三)研究创新点21-22
  • 第一章 自由理论的历史回顾22-29
  • 一、自由理论的源起22-23
  • (一)自由的原始定义22
  • (二)自我意识的萌芽22-23
  • 二、自由理论的历史进程23-29
  •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由理念23-25
  • (二)西方中世纪自由观25-26
  • (三)西方近代哲学自由观26-29
  • 第二章 马克思自由观的演进历程29-39
  • 一、马克思自由观的萌芽29-32
  • (一)道德原则的自由29-30
  • (二)自由是人的自由意志30-31
  • (三)理性国家中的自由31-32
  • 二、马克思自由观的初步形成32-36
  • (一)理性主义自由向类本质自由的转变32-33
  • (二)政治异化批判向经济异化批判的跨越33-34
  • (三)实践自由观的初步形成34-36
  • 三、马克思自由观的成熟完善36-39
  • (一)劳动成为实现自由的途径36-38
  • (二)历史唯物主义自由观的确立38-39
  • 第三章 马克思自由观的理论内涵39-50
  • 一、自由的实现是一个具体的历史变化过程39-41
  • (一)人类对自由的认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39-40
  • (二)人类自由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40-41
  • 二、自由的主体-现实中的人41-42
  • 三、自由的实现42-46
  • (一)自由实现的前提—对必然的认识42-43
  • (二)自由实现的源泉-劳动43-44
  • (三)自由实现的根本途径—实践44-46
  • 四、自由实现的最高形式-共产主义46-50
  • (一)自由王国的内涵46-47
  • (二)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47-49
  • (三)共产主义是集体自由与个性协调发展的统一49-50
  • 第四章 马克思自由观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50-56
  • 一、马克思自由观对推进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51
  • 二、马克思自由观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提供理论基础51-53
  • 三、马克思自由观有利于推进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53
  • 四、马克思自由观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53-54
  • 五、马克思自由观有助于坚固我们的共产主义信念54-56
  • 结语56-57
  • 参考文献57-59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翠莲;中西传统自由观比较[J];集宁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2 吕朝煈;另一种自由——试论库利的自由观[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林立公;魏书胜;;人类自由的“类”理解——略论马克思的自由观[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1期

4 吴巨平;;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由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11期

5 李宁;吴利静;;自由传统的两种取向[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彭冰冰;;马克思自由观的三个环节与三个纬度[J];兰州学刊;2008年06期

7 陈林兵;;初探马克思实践自由观的理论前提[J];法制与社会;2008年23期

8 章洁;;论马克思的自由观[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任芳;许元政;;马克思自由观探析[J];前沿;2009年05期

10 苏允苹;;简谈马克思自由观的理论基础[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廖和平;;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浅析——兼论社会主义自由建设[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秦树理;;树立科学的自由观[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3 贾高建;;马克思的自由观[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4 胡玻;;“主体的物化就是实在的自由”——论马克思的自由观[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文学平;;青年马克思自由观的三个维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6 卢家银;;章太炎的出版自由观[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沈亚生;;人学视域中的自由观论争[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杜光;马克思的自由观不应受到抹杀[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爱军;马克思自由观的鲜明特征[N];辽宁日报;2012年

3 王瑾;网络文学自由观[N];中国文化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岩;马克思劳动自由观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林海燕;马克思自由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火箭;马克思自由观的发展维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祝振华;马克思自由观的维度及其现代价值[D];扬州大学;2010年

3 尚伟伟;马克思自由观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董萍萍;论马克思的辩证自由观[D];燕山大学;2011年

5 苏碧莲;论马克思的自由观[D];兰州大学;2011年

6 赵莹;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雪冬;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统一:马克思的实践自由观[D];黑龙江大学;2004年

8 房咏梅;论马克思的自由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诗富;论马克思法律思想中的自由观[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侯荣华;马克思的实践自由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自由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1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81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2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