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权力与利益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中国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02 00:57
  马克思、恩格斯群众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他们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精神和物质财富,并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群众史观为无产阶级确立了正确的哲学依据,规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是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样,为大多数人谋利益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运动的最大特色,“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着整个运动的利益。”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带领人民大众推翻资本主义统治,摆脱剥削和压迫,赋予人民政治、经济自由的权力,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让人民自觉的成为社会的主人。同时恩格斯专门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无产阶级政党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宗旨,警惕自己由人民的公仆变成人民的主人,这也是在强调在实现人民利益的同时,要注意对人民权力的保障。 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群众史观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的对立
    第二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三节 生产力观是群众史观的科学基础
第二章 权力与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权力与利益的定义
        一、对权力内涵的理解
        二、对利益的理解
    第二节 权力与利益的内在联系
        一、对他人利益的实现是权力形成的基本条件
        二、利益关系是权力关系的基础
    第三节 权力异化与利益的内在关系
        一、权力是解决利益矛盾的基本手段
        二、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是权力异化的主要原因
    第四节 群众史观对权力与利益的正确认识
        一、集体利益是群众史观的核心问题
        二、权力来于人民,服务于人民
第三章 群众史观中权力与利益关系在近现代中国社会的逻辑演变
    第一节 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坚持正确运用权力来解放人民
        一、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
        二、正确的阶级划分使人民获得社会变革的权力
        三、党的权力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党的权力要受到人民的监督
    第二节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对权力与人民利益关系的新探索
        一、适度下放权力,党要自觉接受各方监督
        二、重视群众物质利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三、加强党内权力观教育,用制度和法制制约领导者的权力
    第三节 加强执政党建设,以人为本,促进人民群众权力与利益的和谐发展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人民利益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
        二、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揭示了领导权力观的本质特征
        三、以人为本,是党在新时期建设中树立正确群众观的新发展
        四、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原则
第四章 正确处理群众史观中权力与利益关系的时代价值
    第一节 这是对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障
    第二节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827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827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2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