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平正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4 05:12
  公平正义,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懈追求的一种美好愿望和理想,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向往和永恒的价值追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人民群众不断追求公平正义的历史。公平正义,简单地讲,是公平、公正、正义、合理、和谐、平等等概念的集合体。在现阶段,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中具有支撑意义的理念。 本文主要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研究论证社会公正观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中外史上对公平正义的探索与追求;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创立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科学涵义与基本要求。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社会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核心内容和重要特征;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基石;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保障公平正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课题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0.3.1 课题的选题意义
        0.3.2 课题的研究价值
    0.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0.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0.4.2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0.5 课题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0.5.1 基本思路
        0.5.2 研究方法
        0.5.3 创新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基本理论探析
    1.1 中外史上对公平正义的探索与追求
    1.2 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创立与发展
        1.2.1 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创立及其主要内容
        1.2.2 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
    1.3 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科学涵义与基本要求
        1.3.1 公平正义内涵的科学界定
        1.3.2 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
    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2.2 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
    2.3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2.3.1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3.2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第三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实行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分配政策
    3.1 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历史演进及其在我国的改革实践
    3.2 公平与效率并重应当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分配原则
    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3.4 注重社会公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 实现公平正义的路径选择
    4.1 法治建设是保障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条件
        4.1.1 法治是平衡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4.1.2 法治通过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来促进和实现公平正义
        4.1.3 法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有效方式
    4.2 协调利益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关键环节
        4.2.1 利益和谐是决定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
        4.2.2 构建和谐社会实质上是构建利益和谐的社会
        4.2.3 积极探索构建和谐利益关系的新途径
    4.3 制度创新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
        4.3.1 和谐社会构建需要良好的制度安排
        4.3.2 制度创新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4.4 加强监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保障
        4.4.1 加强权利制约推进民主建设
        4.4.2 重视舆论监督健全监督制度
        4.4.3 转变政府职能推行政务公开
    4.5 改善民生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途径
        4.5.1 维护和实现劳动就业权利的公平正义
        4.5.2 维护和实现收入分配权利的公平正义
        4.5.3 维护和实现社会保障权利的公平正义
        4.5.4 维护和实现教育权利的公平正义
        4.5.5 维护和实现劳动安全与健康权利的公平正义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830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830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e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