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科技观及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之意义

发布时间:2024-01-21 11:4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作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指导思想的邓小平科技观,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发展成熟的,有其理论、实践和主观渊源;涵盖了对科技性质、功能和地位深刻认识的内核体系,对科技发展战略、策略和任务准确把握的动力体系,对科技与人才、教育和军事关系正确判断的外层体系;具有鲜明的个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刻作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邓小平科技观的核心观点,必然从科技的生产力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维度来透析。 在当代科技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新技术的竞争力已经成为国际核心竞争力,我国又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必须贯彻邓小平科技观,依靠科技创新,特别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型国家”道路,才能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技“以人为本”,发挥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为“和谐社会”战略提供物质基础;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催生和平力量,为“和谐社会”构建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为“和谐...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有关科技观的学理性分析
    一、科技观的涵义界定
    二、西方学者眼里的科技观
    三、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第二章 邓小平科技观的渊源及理论演进过程
    一、邓小平科技观的理论、实践和主观渊源
    二、邓小平科技观的理论演进过程
第三章 邓小平科技观的逻辑体系与鲜明个性
    一、邓小平科技观的逻辑体系
        1、科技观的内核体系
        2、科技观的动力体系
        3、科技观的外层体系
    二、邓小平科技观的鲜明个性
        1、与时俱进的开放性
        2、战略系统的完备性
        3、逻辑体系的网络性
        4、“经世致用”的价值性
第四章 邓小平科技观之核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系统论分析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生产力功能维度分析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济功能维度分析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社会功能维度分析
第五章 以邓小平科技观为指导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一、以邓小平科技观为指导,促进“创新型国家”战略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国家
        2、改革科技体制,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3、加速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智力支撑
    二、依靠科技进步,贯彻“科学发展观”
        1、依靠科技创新,确保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持久发展
    三、坚持科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1、挖掘科技的经济功能,夯实“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2、增强科技创新实力,营造“和谐社会”的外部条件
        3、发挥科技的社会功能,构设“和谐社会”的精神软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81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881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7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