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历史的视角理解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发布时间:2024-02-04 18:55
本文从在世界历史时期社会跨越性发展的现象、文明的相互借鉴和效仿促成了社会形态发展的跳跃性机制和马克思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动机三方面研究了从世界历史的视角看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可能性。进一步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世界历史时期的两极性世界分工三个角度分析了在世界历史的环境中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条件。最后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实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哲学反思。得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要解决西方国家利用资本主义去完成的工业文明的现代化问题,必须用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和邓小平理论来观察和分析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言
第1章 从世界历史的视角看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
1.1 社会跨越性发展成为世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新特点
1.2 文明的相互借鉴和效仿促成了社会形态发展的跳跃性机制
1.3 马克思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动机
1.3.1 马克思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历史背景
1.3.2 马克思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理论动机
第2章 在世界历史环境下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条件
2.1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殊性是东方社会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现实条件
2.2 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是实现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基本前提
2.3 世界历史时期的两极性世界分工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直接原因
第3章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实践与存在问题的反思
3.1 俄国、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伟大成功
3.2 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
3.3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新理解及其社会主义现代化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本文编号:3895689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言
第1章 从世界历史的视角看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
1.1 社会跨越性发展成为世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新特点
1.2 文明的相互借鉴和效仿促成了社会形态发展的跳跃性机制
1.3 马克思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动机
1.3.1 马克思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历史背景
1.3.2 马克思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理论动机
第2章 在世界历史环境下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条件
2.1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殊性是东方社会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现实条件
2.2 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是实现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基本前提
2.3 世界历史时期的两极性世界分工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直接原因
第3章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实践与存在问题的反思
3.1 俄国、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伟大成功
3.2 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
3.3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新理解及其社会主义现代化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本文编号:38956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895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