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时代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20 01:16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础,是关于商品价值的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从分析商品入手,系统阐释了商品价值的实质、价值的源泉、价值的形式和价值的实现,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内在本质和运行规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后期,它汲取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优秀成果,与此同时,资本主义机器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其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诞生距今已过一个半多世纪。一百五十多年来,商品生产和价值创造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非劳动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和价值形成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物质性劳动之外的劳动在创造价值中地位日益重要,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经济时代的演变和商品生产条件的变化,给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带来挑战,也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地位受到质疑。本文从实践与理论关系的视角,依据经济时代特征与商品经济发展实际,论证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客观性,印证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和理论魅力。经济时代的发展和商品生产条件的变化,也给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发展提供了条件,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得到丰富和发展,并表现出时代的境界。本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引...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概述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条件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渊源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实践基础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辩证体系概述
        (一)商品是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
        (二)商品生产劳动具有二重属性
        (三)商品价值量的内在决定与外部实现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创新
        (一)明确界定了商品的两个属性
        (二)首创了劳动二重性学说
        (三)清晰指出了商品价值量的决定问题
        (四)科学分析了价值形式的本质
    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旨意
        (一)强调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实体
        (二)描绘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第三章 时代变化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一、现代商品价值创造条件的演变
        (一)价值创造的经济时代发生变迁
        (二)创造性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三)以物质生产为主到第三产业的壮大
        (四)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扩展
    二、当代西方价值理论的质疑
        (一)要素价值论的挑战
        (二)效用价值论的挑战
        (三)供求价值论的挑战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经济的一般理论
        (一)时代变化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供有力论据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
    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时代变化中不断发展
        (一)商品生产和价值创造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创造价值的劳动内涵得到丰富
        (三)需求在商品再生产中的作用凸显
第四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
        (一)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理论遵循
        (二)是创新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
        (三)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支撑
        (四)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五)是应对西方价值论的理论武器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实践意义
        (一)要加快推进我国商品生产和价值创造
        (二)要强化劳动者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三)要建立科学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四)要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
        (五)要推动市场机制在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中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903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903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f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