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及实践意义

发布时间:2024-03-15 00:40
  20 世纪中后叶以来,人类文明的危机:人的价值迷失、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生态和环境危机,引发了人类对包括传统发展观在内的工业文明的反省。为拯救危机,当代西方哲学家,特别是人文主义哲学家们纷纷举起拒斥传统发展观的大旗,构建新的发展观就必须超越主体性哲学,重新思考人的形象和人在宇宙中的位置,重筑哲学本体论,而这恰恰是当代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 同样发展问题在中国也成为哲学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当今中国特别关注发展,一是受到当今世界各国发展潮流和趋势的影响,二是中国正面临改革开放以来加速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时期。应当看到,中国在当今现代化进程中,历史给予它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较短的时期,不仅要走完西方发达国家过去几百年所走过的路程,而且要迎头赶上今天现代化的潮流。这种急速完成的方式,极易使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集中和放大,因而包含着巨大的社会风险。在这样一个极为重要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科学发展观,给经济发展点一盏纠偏和引领的明灯,力求达到经济发展的“黄金发展期”,而规避“拉美危机”期。本文剖析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底蕴和哲理之源,运用“哲学”这双有力的翅膀,飞跃人类对发展观的生生不息的探寻之旅,力求...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发展观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传统发展观
        一、传统发展观
        二、传统发展观误区剖析
    第二节 新发展观
        一、新发展观的内容
        二、新发展观理论的困境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二、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
        一、特殊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与主要风险
        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蕴涵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哲学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是硬道理
        二、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论----系统论
        三、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协调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论----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意义
    第一节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困惑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问题
        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三、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四、人与自然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五、对外开放规模与开放水平不协调的问题
    第二节 落实科学发展观 走出困境
        一、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
        二、统筹区域发展,把握“两个大局”,促进共同发展
        三、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
        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五、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
    第三节 新思路、新发展
        一、绩效——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振兴东北老工业
        二、新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东北老工业发展之路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928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928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b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