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中国儒家政治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研究
本文关键词:毛泽东对中国儒家政治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毛泽东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儒家政治文化进行了创造性的融合,并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儒家政治文化的内容,研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总结的实践经验,具体阐释了毛泽东对中国儒家政治文化继承与弘扬的内容,阐述了毛泽东对中国儒家政治文化继承与弘扬所带来历史价值和现实启示。文章首先概括和阐述了政治文化和中国儒家政治文化的内涵和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了本文所涉及的中国儒家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学以致用思想、知行合一思想、经世致用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儒家求实学风,以重民、爱民为主要准则的儒家民本思想,以修身理论、任人唯贤理论、为官清廉思想、“重义轻利”的义利价值观为代表的儒家廉政文化,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代表的儒家自强不息精神以及维护祖国统一的儒家“大一统”思想。其次,对毛泽东对中国儒家政治文化进行继承与弘扬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阐述了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对中国儒家求实学风的继承和创新;毛泽东群众路线观点对中国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和超越;毛泽东廉政思想对中国儒家廉政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对中国儒家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毛泽东国家统一的战略思想对中国儒家“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改造。最后论述了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继承与弘扬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历史意义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促进了中国儒家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现实启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全面了解和发展中国儒家政治文化;应该与时俱进地实现儒家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儒家政治文化;注意克服中国儒家政治文化中消极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要学习毛泽东思想,弘扬中国儒家政治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将中国儒家政治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毛泽东 儒家政治文化 继承 弘扬 现代转型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22;A8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8
- 1.1 研究的背景9-10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0-12
- 1.2.1 研究的目的10
- 1.2.2 研究的意义10-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发展趋势15-16
- 1.4 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点16-18
- 1.4.1 研究的思路16
- 1.4.2 研究的方法16
- 1.4.3 创新点16-18
- 2 研究的相关内容概述18-33
- 2.1 政治文化概述18-19
- 2.1.1 政治文化的概念18
- 2.1.2 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18-19
- 2.1.3 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19
- 2.2 中国儒家政治文化19-29
- 2.2.1 本文涉及的中国儒家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19-28
- 2.2.2 中国儒家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28-29
- 2.2.3 中国儒家政治文化的价值与弊端29
- 2.3 毛泽东对中国儒家政治文化继承与弘扬的基础29-31
- 2.3.1 毛泽东具有深厚的中国儒家政治文化底蕴30-31
- 2.3.2 毛泽东十分了解中国社会的实际国情31
- 2.4 本章小结31-33
- 3 毛泽东对中国儒家政治文化继承与弘扬的主要内容33-48
- 3.1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对中国儒家求实学风的继承和创新33-37
- 3.2 毛泽东群众路线观点对中国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和超越37-40
- 3.3 毛泽东的廉政思想对中国儒家廉政文化的继承与发展40-43
- 3.4 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对中国儒家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与弘扬43-45
- 3.5 毛泽东国家统一的战略思想对中国儒家“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改造45-46
- 3.6 本章小结46-48
- 4 毛泽东对中国儒家政治文化继承与弘扬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48-54
- 4.1 毛泽东对中国儒家政治文化继承与弘扬的历史意义48-49
- 4.1.1 促进了中国儒家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转型48
- 4.1.2 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48-49
- 4.1.3 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49
- 4.2 毛泽东对中国儒家政治文化继承与弘扬的现实启示49-52
- 4.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全面了解和发展中国儒家政治文化49-50
- 4.2.2 应该与时俱进地实现儒家政治文化的现代化50-51
- 4.2.3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儒家政治文化51-52
- 4.2.4 注意克服中国儒家政治文化中消极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52
- 4.3 本章小结52-54
-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8-59
- 致谢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露露;;探讨儒家政治思想与我国政治发展的契合[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2 马云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儒家政治文明[J];丝绸之路;2004年S1期
3 王曰美;近三十年儒家政治思想研究[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马云志;论儒家政治文明[J];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5 陈明;;儒家政治哲学的特点及其范式建构——以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为参照[J];哲学动态;2007年12期
6 胡锐军;;儒家政治秩序的基本样式[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路德斌;面对君权:儒家的思考、理想及其困境──试论儒家政治观念之根本误区和盲点[J];孔子研究;1996年04期
8 任剑涛;人性诘问与早期儒家政治哲学[J];哲学研究;1998年04期
9 启良;;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J];船山学刊;2010年04期
10 刘悦笛;;儒家政治哲学当中的“情之本体”——从费孝通的“差序格局”谈起[J];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佐;;儒家政治伦理与中国现代化的思考[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周桂钿;;儒家政治哲学对当今世界政治文明的意义[A];2012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哲学会分论坛“哲学发展与文化建设”论文集[C];2012年
3 周桂钿;;儒家政治哲学对当今世界政治文明的意义[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4 傅小凡;;儒家政治哲学与社会理想[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邦凡;张园园;;论儒家政治管理的组织人本主义[A];“科学发展观与建设沿海强省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黄文博;张园园;刘邦凡;;论儒家政治管理思想的轴心意识:政教合一[A];2007年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南京晓庄学院教授 邵建;宪政是儒家政治的短板[N];中国经营报;2012年
2 刘伟;儒家政治思想的现代价值[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中国企业家论坛高级研究员 岑科;从儒家政治看“中国模式”[N];经济观察报;2011年
4 诗人学者、文化批评家 叶匡政;儒家政治思想中的合法性[N];深圳特区报;2012年
5 陈丛兰 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教师 哲学博士;“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锐军;理想的诉求与没落[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丁莹莹;毛泽东对中国儒家政治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2 王溪;儒家政治思想的实践困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杨盼盼;早期儒家政治哲学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忠义;“明分使群”[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本文关键词:毛泽东对中国儒家政治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5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95105.html